-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哈姆莱特察觉内情后中途逃回丹麦。回来后知道情人奥菲利娅因父死、爱人远离而发疯落水溺死。 姆莱特悲愤交加,中了奸王的毒计。奸王利用奥菲利娅之兄雷欧提斯为父复仇的机会,密谋在比剑中用毒剑、毒酒来置哈姆莱特于死地。结果,哈姆莱特和雷欧提斯都中了毒剑,王后饮了毒酒,奸王也被刺死。王子哈姆莱特临死嘱托好友传播他的心愿。 整体感知 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故事情节 第一部分,国王与身边的侍臣及王后之间的对白。写心怀鬼胎、惊疑不定的国王在两位侍臣探查未果后,密谋商量试探哈姆莱特是否真的因失恋而疯狂。 王子心灵独白 情人痛苦对话 奸王设计迫害 君臣密谋探查 第二部分,哈姆莱特的内心独白。写哈姆莱特在复仇过程中内心的矛盾、痛苦和思索。 第三部分,哈姆莱特与奥菲利娅的对白。写奥菲利娅被狡猾的国王和父亲利用,前来试探装疯卖傻的哈姆莱特。 第四部分,国王与波洛涅斯的对白。写他们密谋把哈姆莱特送到英国去。 合作探究 文章选自第三幕第一场 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生存还是毁灭”的内心独白,是本场戏中最重要和最精彩的片断。请同学们认真阅读,分析哈姆莱特的性格特点。 分析:“死了;睡着了; ……那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结局。” “死了;睡着了;睡着了也许还会做梦;嗯,阻碍就在这儿” “重重的顾虑使我们全变成了懦夫” ——忧郁厌世,软弱迟疑 —— 优柔寡断 忧郁的王子 “人世的鞭挞和讥嘲、压迫者的凌辱、傲慢者的冷眼、被轻蔑的爱情的惨痛、法律的迁延、官吏的横暴和费尽辛勤所换来的小人的鄙视”…… 这是对黑暗现实的批判和揭露,充分表现了他的人文主义的思想。 ——勇敢 “朝臣的眼睛、学者的辩舌、军人的利剑、国家所瞩望的一朵娇花;时流的明镜、人伦的雅范、举世注目的中心”。 这里生动地描绘了一个在政治、军事、道德、口才、仪表等方面都无与伦比的人文主义青年王子的形象,表达了对哈姆莱特的赞美之情。 性格: 哈姆莱特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典型。他具有复杂的性格:他有崇高的理想和对人类与世界的新颖的看法;他目光敏锐,思想深刻,又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但过于内向和审慎,加上势单力薄的处境,造成心理上的忧郁和行动上的犹豫。哈姆莱特被看作是既勇敢又忧郁的典型。 分析文中的其他几个人物形象: 克劳狄斯: 他是一个“脸上堆着笑的万恶的淫贼”。他阴险狠毒,笑里藏刀,表面对人和气,善于笼络人心,实际凶狠无比。为了达到目的,他不但亲自偷听,亲手下毒,而且发动哈姆莱特的是生身母、老同学、意中人及其父兄,来为他的阴谋诡计效劳或做牺牲品。 波洛涅斯:昏庸老朽,自以为是 奥菲利娅:天真柔弱,单纯多情 她既真心爱着哈姆莱特,又甘心做波洛涅斯的工具。 合作探究 阴险毒辣 哈姆莱特为什么要装疯? 合作探究 哈姆莱特担负着为父报仇、“重整乾坤”的重大责任,为此他必须同以克劳狄斯为首的宫廷集团展开一系列的斗争。在这场斗争中哈姆莱特不仅要面对凶狠强大、阴险狡猾的奸王,而且要面对整个封建集团和社会邪恶势力。而他势单力薄,孤军奋战,才不得已装疯卖傻,斩断情丝,以免使自己的恋人卷入复仇的漩涡而受到更大的伤害,使自己“重整乾坤”的重任失败。 合作探究 概括文中的矛盾冲突及其现实意义 哈姆莱特与国王克劳狄斯之间的冲突 奥菲利娅与哈姆莱特之间因无法沟通产生误解后的冲突 哈姆莱特内心生存还是毁灭的矛盾冲突 (主要冲突) 现实意义:这些冲突实际上都是当时现实矛盾的真实反映。在当时这是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是社会过渡时期新、旧两种社会力量的较量。通过矛盾冲突,展示了当时波澜壮阔的历史图画,深刻地反映了先进的人文主义理想与英国黑暗现实尖锐复杂的矛盾。 拓展延伸 “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读完本文后,并请结合全剧,说说你心中的哈姆莱特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浪漫派批评家——耽于幻想,回避现实,对行动不感兴趣,沉溺于自己心造的世界,是一个忧郁感伤、多愁善感、生性软弱的知识分子 。 文艺批评家——哈姆莱特是勇敢的,也是不怕死的;但是,他由于敏感而犹豫不定,由于思索而拖延,精力全花费在做决定上,反而失却了行动的力量。…… 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一个美丽、纯洁、高贵而道德高尚的人,他没有坚强的精力使他成为英雄,却在一个重担下毁灭了,这重担他既不能掮起,也不能放下;每个责任对他都是神圣的,这个责任却是太沉重了。他被要求去做不可能的事,这事本身不是不可能的,对于他却是不可能的。他是怎样地徘徊、辗转、恐惧、进退维谷,总是触景生情,总是回忆过去;最后几乎失却他面前的目标。 学习质疑 鲁迅先生曾给悲剧定义为:把美好的东西撕碎了给别人看。有人认为,《哈姆莱特》不能算是一部悲剧,因为其结局是正义得到了捍卫,邪恶得到了惩戒。你怎么看? 文艺复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2013学年云南省昆明三中、滇池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2年安徽省泗县双语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2年福建省上杭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2年福建省四地六校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2年甘肃省天水一中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2年甘肃省武威六中高二12月模块学习学段检测语文试题.doc
-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三《啊,船长,我的船长哟》教案(苏教版).doc
-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三《北方》教案(苏教版).doc
-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三《察今》教案(苏教版).doc
- 2012年高二语文必修三《长江三峡》教案(苏教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