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的唐璜情结和童话情结——对李敖和叶芝爱情诗的心理分析.pdf

殊途同归的唐璜情结和童话情结——对李敖和叶芝爱情诗的心理分析.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殊途同归的唐璜情结和童话情结——对李敖和叶芝爱情诗的心理分析.pdf

华 南 理 工 大 学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第 12卷 第 1期 JournalofSouthChinaUniversityofTechnology Vo1.12 No.1 2010年 2月 (SocialScienceEdition) Febr 2010 · 文学艺术 · 殊途同归的唐璜情结和童话情结 — — 对李敖和叶芝爱情诗的心理分析 李卓然 ,颜学军 ,肖四新 (1、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广东 广州 510420;2.华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广 东 广州 510641) 摘 要 :爱尔兰诗人威廉.巴特勒.叶芝的爱情诗歌已成为长盛不衰的经典,中国台湾当代作家李敖也创作 了为数 不少的爱情诗歌 。影响二人创作最核心的心理原 因是李敖的唐璜情结和叶芝的童话情结 ,诗人的人生经历对这两 种情结的产生具有重要作用。这两种表面上大相径庭的情结有着相同的本质 ,即都源于对完美 的追求 。 关键词 :爱情诗歌 ;情结 ;个人经历;心理分析 中图分类号:10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055X(2010)0l一0061一O5 爱尔兰诗人叶芝 (WilliamButlerYeats,1865— 1939)为数众多的爱情诗歌是一个非常有价值 的题 一 、 唐璜情结与童话情结 目,而中国台湾著名作家李敖 (1935一)所创作的数 量不少的爱情诗歌也是极有价值的。由于李敖诗作 李敖和叶芝在诗歌 中表达的爱情观既异 曲同 工 ,又各有特色,而在其后面所隐藏着的是他们 的 口语风格特点显著 ,所以导致长期以来对这些诗作 心理 “黑匣子”。要真正理解这些诗歌 ,光从字面上 研究的轻视与忽略,其实李敖诗作貌似浅显的文字 解释是远远不够的,要探究它们的内涵,就必须打 背后蕴含着价值拓展的极大潜力。 开黑匣子,分析二人的心理机制并找出塑造这些机 虽然已有对两位作家作品的分别研究,但从心 制的人生经历。 理分析的角度对两人的爱情诗歌进行 比较研究仍鲜 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认为:“不是人支配着情结, 有人涉足。两位诗人不同的时代、国籍和创作风格 而是情结支配着人。” 情结 比其他东西更多地反 并未阻断其爱情诗歌 中所折射的心理机制 的可 比 映了 “精神生活的焦点”,而有所作为的艺术家一般 性,而他们心理机制的核心就是各 自的情结 ,即李 都从属于 “创作的残酷激情”的情结。… 无论人们 敖的唐璜情结和叶芝的童话情结。其爱情诗既表现 是否意识到情结的作用 ,它都始终存在,而两位诗 出人类爱情观的相通性 ,也折射出个人经历 的差异 人最为核心的心理机制可以被称为李敖的唐璜情结 与叶芝的童话情结。 性。貌似天壤之别,实则异 曲同工的爱情观参照点 唐璜是西班牙古代贵族 ,是不忠和滥交的代表 在他们的作品中反复出现,并以两极的形式表现出 人物。而 “唐璜情结”就是表面上身边总是有陪伴 来,而这一切都被两位诗人人生中传奇般的爱情经 者,其实内心空虚而寂寞。这类人害怕付 出和不敢 历与深层的心理情结所锻造。通过二者的对比,可

文档评论(0)

叶峰 + 关注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