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材全解】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北京课改版.docVIP

【中学教材全解】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北京课改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学教材全解】2014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北京课改版.doc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题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1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露宿(sù) 训诫(jiè) 简陋(lòu) 小憩(qì) B.恍惚(hū) 履行(lǚ) 晶莹(yíng) 秽气(huì) C.喷香(pēn) 恪守(kè) 寂寥(liáo) 修葺(qì) D.悠闲(yōu) 丰盈(yíng) 震撼(hàn) 撵走(niǎn)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浑然不觉 妙手回春 从从容容 乐乐呵呵 B.随声附合 一去不返 妇孺皆知 言谈极欢 C.遗骸天涯 手无寸铁 谆谆告诫 饥饿之虞 D.心安理得 奄奄一息 起死回生 颠扑不破 3.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折损:因过分尊敬使人承受不起,客套话。 B.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 修长:修理的长长的。 C.却仍恪守着父亲那不要跟陌生人说话的遗训。 恪守:严格遵守。 D.我停车小憩,加油加水。 小憩:短时间的休息。 4.下列句子中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驿路梨花》的作者彭荆风,当代作家。作品有《边寨烽火》《芦笙恋歌》《鹿衔草》等。 B.当代作家刘心武在《跟陌生人说话》这篇课文中,讲述了自己的父亲不喜欢同陌生人说话的故事。 C.《女兵墓》作者王宗仁,军旅作家。他的主要作品有长篇报告文学《历史,在北平拐弯》、中篇系列报告文学《青藏风景线》、散文集《季节河没有名字》等。 D.《差不多先生传》作者胡适,文中描绘了一个信奉“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的“差不多先生”的形象。 5.阅读下面这段文字,按要求作答。(6分,每小题3分) 每个人都是自然之子,各有天赋和禀性。爱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尔式的单纯,常常令人受到感染,内心荡起涟漪。做人当如是,抛开得失的计较,率性而为,诚信做事。那么,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处处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A.请将文段中画“ ”的句子改成双重否定句。(不改变句意) 原句:这个万花筒般的世界,将处处飘荡着真挚的歌声。 改句: B.仿照文段中画“ ”部分,在下面横线处续写一个短语,形成排比。 爱因斯坦式的天真,法布尔式的单纯, ,常常令人受到感染,内心荡起涟漪。 6.学校举办“海洋,我们的家园”主题活动,这次活动增强了同学们认识海洋、了解海权、关注海防的意识,激发了同学们投身祖国海洋事业的热情。校刊记者向参加活动的同学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了祖国的海洋事业,你将来愿意做一个海洋资源的勘探者呢,还是当一名保卫祖国海疆的战士?”下列回答不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只要能为祖国海洋事业做贡献,无论当海军战士还是做勘探者,我都愿意。 B.我愿意当一名海军战士,驾驶我们自己的航空母舰,保卫祖国的万里海疆。 C.为了祖国的现代化建设,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都准备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D.我国的海洋资源十分丰富,将来能当一名海洋资源的勘探者,是我的理想。 二、阅读理解(39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7分)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我想:她一定是梨花。瑶族老人立即走到她们面前,深深弯下腰去,行了个大礼,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老人严肃地说:我感谢你们盖了这间小草房。为头的那个小姑娘赶紧插手:不要谢我们!不要谢我们!房子是解放军叔叔盖的。接着,小姑娘向我们讲述了房子的来历。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她姐姐很受感动。从那以后,常常趁砍柴、拾苗子、找草药的机会来照料这小茅屋。原来她还不是梨花。我问:梨花呢?前几年出嫁到山那边了。不用说,姐姐出嫁后,是小姑娘接过任务,常来照管这小茅屋。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处处开。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8.选段插叙了一件什么事?(从原因、经过、结果三个方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