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山《大学》诠释之的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大学》诠释自北宋以来成为宋明理学关注的焦点,朱熹和王守仁分别开创 了《大学》诠释的理学化诠释向度和心学化诠释向度,使得《大学》诠释呈现二 元化格局。晚明学者在内忧外患、国祚将移的危局下,针对朱学与王学的分裂对 峙,纷纷围绕《大学》诠释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希望通过振兴学术以挽回政治的 颓势。于是一时间歧见沓出,彼此争辩却又相持不下,《大学》诠释在二元化格局 下又显现出多元化的趋向。 船山《大学》诠释正是在晚明学术背景下产生的。作为宋明理学的殿军,船山 继承了晚明学者在《大学》诠释中所凸显出的问题意识,延续了宋明理学的思路, 并在自己的诠释立场上对朱学和王学两派观点进行了全面地批评和总结。针对朱 学与王学在义理、训诂问题上的对峙,船山一方面主张训诂与义理并重,以此反 对晚明的空疏学风;另一方面强调学者以意逆志所体会的“道”才是诠释有效性 的最终标准,以此表明《大学》诠释的价值追求。针对朱学和王学在心性论、工 夫论和外王问题上的分歧,船山相应地在“明德”、“格物”、“新民”三个问题上 提出了自己的特见,从而消融了两者间对立。其一,船山采取“因心说性”的方 式“合心性以言明德”,确立了《大学》的心性论依据;其二,船山以“格物”为 入德之始教,亦强调“知止”是“格物”的前提, 实现了知识论与价值论的统一, 确立了《大学》的工夫论;其三,船山以人性在历史、政治中的贯注解释“新民”, 从而统合了朱子“新民”的政治化诠释和阳明“亲民”的伦理化诠释。 就其表面而言,船山《大学》诠释似乎极不满于王学而以朱学为依归;究其实 质,则于朱王两家皆有所批判、又有所吸收,始终表现出“本末相生、无往不著” 的特点。因此,船山《大学》诠释作为一种新路向,超越了《大学》理学化诠释 和心学化诠释的二元对立格局,亦与依附于这一格局而诠释《大学》的晚明学者 有所区别,而表现出“超朱王之上”特征。 关键词:王船山;《大学》;诠释;明德;格物;新民 I Abstract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has become a focus of neo-Confucianism since the period of Northern Song Dynasty. Zhu Xi and Wang Shouren, two great scholars of Confucianism, have interpreted The Great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neo-Confucianism and the study of Wang Shouren respectively. Their interpretations make the issue of interpreting The Great Learning share the characteristic of a dualism pattern. Many scholars in the late period of Ming Dynasty have advanced their own ideas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Great Learning in accordance with the confrontation of Zhu Xi School as well as Wang Shouren School. Different ideas on interpreting The Great Learning emerge and it turns out to be a pluralized problem.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q6403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