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脲类受体分子设计合成和分子识别.pdf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中文摘要 摘 要 分子识别是超分子化学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包括离子和中性分子的识 别。硫脲类受体具有氢键结合位点,可与阴离子通过双重氢键作用,同时硫 脲基团具备N,S等原子,亦可参与过渡金属离子的配位作用。 本论文以硫脲基团为识别位点,耦合光化学或电化学报告基团,设计合 成了系列光化学或电化学传感分子。论文共分四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硫脲类受体的阴离子识别发展现状,按照不同的信号 测量方法分为(1)阴离子识别的核磁共振研究;(2)阴离子识别的光化学研 究;(3)阴离子识别的电化学研究。 概述了分子识别与传感的相关概念利基本理论,在评述阴离子实验进展 的基础上,分析发展动向,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论文设想。 第_章:详细介绍了论文中涉及的主要试剂、仪器和硫脲类受体的合成 系列十四种化合物。 第三章:光化学研究部分。 设计合成了具有光化学特性的新型离子受体,本章分为三节。 发现阴离子中唯有F一能使L一_L。的吸收光谱发生明显变化,且溶液由无色转 变为橙黄色,表明该类分子对F一具有极高的选择性,可直接“裸眼”鉴别和 检测F一。1HNMR滴定表明,F诱导的该类受体分子溶液颜色的变化并非源 于受体分子与F的真正结合,而是由于在强碱性介质中受体分子发生[LH·F】一 H:P04-和两种_二酸根阴离子的响应,表明阴离子的碱性和空间构型在该识别 中文摘要 体系中发挥决定性作用。还考察了连接臂碳数的差异对受体L-一L4与阴离子相 互作用的影响。表明受体分子L-.L。中随连接臂烷基数的增大,连接臂推电子 能力增强,造成受体分子的最大吸收峰红移。受体分子与阴离子的结合常数 果表明,通过提高取代基拉电子能力,提高硫脲NH酸性,可增大受体与阴离 子的结合。但仅通过提高NH酸性来增强受体分子与阴离子结合的方法却受 到脱质子作用的限制。 第二节:在双链受体L1.L4与阴离子作用的研究基础上,设计合成了另 子L8是一种具有独特连接臂的钳状受体,分子中一CONHNH.连接臂的引入, 提高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的结合,特别是对四面体型的H2P04-的光化学响应。 106mol-1 L数量级,表明受体分子L8对阴离子的识别受控于阴离子的结构和 碱性。另一方面,虽然受体分子L8提高了与阴离子的结合强度,但却降低了 通过比色法区分碱性差异较大的阴离子,如F—和C1一。 皿8)不仅是一类良好的阴离子受体,同时有望通过配位作用实现阳离子识别。 较好的配位作用。为迸一步改善受体对阳离子的结合,通过结构调控,设计 同pH值和水含量条件下,受体分子与过渡金属离子的作用。发现在pH=7.2, II 中文摘要 水含量为50%的条件下,受体分子的吸收光谱对zn2+的响应最为灵敏。制备 的可能作用模式。 第四章:电化学研究部分。 设计合成了具有电化学特性的新型离子受体。本章分为两节。 第一节:合成了含有两类截然不同的信号报告基团受体——Ⅳ_二茂铁甲 和循环伏安三种方法考察了受体分子与阴离子的相互作用。加入阴离子,受 体分子构型可能发生变化,原本扭曲的Ⅳ-Ⅳ键趋于平面化,诱导基态的电荷 转移发生,使得结合常数显著增大。本实验将电化学基团和光化学基团耦合 于同一受体分子,成功地实现了电化学和光化学双重手段的阴离子识别。循 环伏安曲线清晰地指示阴离子诱导的电化学性质的变化。加入阴离子,受体 分子于较负电位处出现新氧化峰,较末加入阴离子的初始氧化电位负移约200 mV。通过考察取代基效应,表明受体在结合阴离子后可能发生了构型的平面 化,此时取代基效应方得以传递,上述结论从核磁共振研究中得到了进一步 证实。 子作用的电化学和光化学研究。随着cu2+的加入,受体分子的吸收光谱长波 只在短波长约330 但仍可以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定性识别cu2+。电化学研究表明,金属离子 环伏安曲线呈现不同的单波或双波形状。上述研究显示,光化学和电化学研 IIl 中文摘要 究结果具有部分的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