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高祖本纪》教案3.doc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高祖本纪》教案3.doc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祖本纪》教案 备课人:湖西中学 张洁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的字、词、句的文言知识,为理解文章内容奠定基础。 2.品味分析,揣摩文本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语言表现人物性格等文学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重要文言词语及句式。 2、用对比描写人物,用细节刻画人物,用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3、全面了解刘邦这一人物形象。 教学方法诵读、讲解、讨论第一课时阅读课文。第一阶段:刘邦领兵西进,队伍不断壮大,并率先入关,为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写楚汉相争。 第三阶段:刘邦称帝。 5、词类活用 (1.) 使动用法 公始常欲奇此女,与贵人 (使……与众不同) 降章邯 (降:使……投降) 会项伯欲活张良 (活:使……活命) 沛公从百余骑 (从:使……跟从) (2.) 意动用法 武负、王媪见其上常有龙,怪之 (怪:认为……奇怪) 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苦:以……为苦) 沛公然其计(然:认为……正确) (3.)名词活用为动词 避仇从之客,因家沛焉(家:安家) 欲约分王关中(王:称王) 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白马:驾着白马白车) 都彭城(都:定都) 诽谤者族(族:灭族) (4.) 名词作状语 项羽与宋义北救赵 (向北) 夜往见良(在夜间) 诸将及士卒多道亡归 (在途中) (5.) 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善:与……交好) 高祖竟酒,后(后:留到最后) 吕媪怒吕公曰 (怒:对……发火) 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先:赶在诸侯之前) (6.)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及见怪 (怪:怪现象) 大王起微细(微细:平民,卑微的身份) 诛暴逆(暴逆:暴逆的秦朝) 五、布置作业 1、整理并识记文言知识。 2、预习下文 第二课时 一、学生自读1-4段 二、 提问:这四段主要记述了哪些情节? 明确:刘媪尝息大泽之陂生下高祖,刘邦好酒及色,纵观秦始皇而叹,徒手赴宴大言“贺钱万”等 提问:纵观秦始皇而叹一节中,流露出刘邦的什么心理? 明确:流露对自己境况的不满,对秦始皇仰慕,对权利渴求的复杂心理。 提问:以上情节可看出刘邦哪些特点? 明确:出生不凡,仁而爱人,性情豁达,但又有无赖举动。 2、感知刘邦的形象,体会“不虚美,不隐恶”的写法 思考讨论:对文章中刘邦“仁而爱人,喜施,意豁如也”,又说“为泗水亭长,亭中吏无所不狎侮,好酒及色”的评价如何理解? 讨论明确:文中先说其性格中好的一面,再说性格中的缺点,这是作者继承和发扬了孔子修《春秋》褒善惩恶、评判历史的传统,文中正是一种“不虚美,不隐恶”的写法,所以才有了对刘邦的这种评价。 三、本部分小结 本文故事性较强,以高祖为主线侧重写刘邦与项羽的斗争及建立帝业的过程。高祖的开国功绩是不可辱没的,而司马迁的“不虚美,不隐恶”的优良写史传统,在肯定刘邦的政治家的形象的同时,又拂去了其神圣灵异的光环,还之以普通人的本来面目。因此汉高祖是我们值得品读的一个真正的人。 四、学生朗读5-7段 1、检查这一部分文言知识识记的情况。 字义: 沛公引兵西(向西进发 名作动) 西过高阳(向西 名作状) 可四千余人(大约) 昌邑未拔 (被攻占) 降章邯 (使……投降,使动用法) 诸所过毋得掠卤(同“掠掳”) 秦人憙 (同“喜”) 秦军解(同懈) 系颈以组(丝带) 还军霸上(驻军,名作动) 先入关者王之(使……为王) 且吾所以还军霸上(……的原因 特殊句式:遇彭越昌邑 昌邑未拔 与偕攻开封 代为上将军 啖以利 又与秦军战于蓝田南 系颈以组 2、分析此段内容 提问: (1、)刘邦入关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⑴不杀秦王子婴⑵封存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⑶与秦父老约法三章,对百姓秋毫无犯 (2、)这些措施的实施对刘邦有何影响? 明确:入关后,这些措施无疑起到了安抚民心的重要作用,从“秦人喜”“ 秦人大喜”“人又益喜”便可见一斑,这也为日后刘邦称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破之”“ “因大破之”“遂破之”,你能悟出刘邦节节取胜的原因吗? 明确:善于用人用计,这是他在交战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 (4、)刘邦入秦宫休息,原文只有“樊哙、张良谏”,而《史记

文档评论(0)

hufengder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