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考古2006年第8期 。本刊专稿
贵州威宁县鸡公山遗址
2004年发掘简报
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
威宁县文物保护管理所
关键词:威宁县 鸡公山遗址 祭祀 商周时期
KEYW ORDS:WeiningCounty Jigongshansite sacrifice Shang—Zhouperiod
ABSTRACT:In0ctober2004toJanuary2005,theGuizhouProvincialInstituteofCulturalRelics
andArchaeology,theArchaeologyDepartmentofSichuan Universityand otherinstitutionscarriedout
excavationforthefirsttimeontheJigongshansiteatZhongshuiinW eining,Guizhou.Theyrevealedan
areaof 1,800 sq ITI,anddiscoveredpits,tombs,buildingremainsandditches.Theunearthedobjects
includequantitiesofpotteryvessels,stoneimplements,bronzes,jadesandboneartifacts,amongwhich
thepottery isgreatinthenumberofintactandrestorablevessels,distinctiveinform andstableincom ·
bination.The excavation indicatesthattheJigongshan vestigesconstituteasummitsite dating from
3300-- 2700BP,correspondingtotheShang—Zhouperiod.
威宁彝族回族苗族 自治县位于贵州省 处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汉代遗址。
西北部乌蒙山区中段,平均海拔 2000米以 鸡公 山遗址是位于 中水盆地 中部中河
上,有 “贵州屋脊”之称,其南面、西面和北面 以东的一处山顶遗址。从 山顶至沟底相对高
与云南省相邻。境 内主要为高原山地,其间 度 100余米,顶部最高点 (基点)海拔
散布有少量俗称 “坝子”的山间小盆地,鸡公 1939.5米,地理坐标为东经 103。4931,北
山遗址所在的中水盆地便是其中之一。
中水盆地位于威宁县西端的云、贵两省
交界处,东南距威宁县城 110公里,西北距
昭通市区22公里 (图一)。盆地面积约 100
平方公里,中心坝区面积更小,仅数平方公
里,盆地 内海拔高 1800~2000米。盆地内有
前河、中河、后河等河流由东向西或 由东北
向西南流过,交汇于西南端的玉龙河,流人
牛栏江,最后在昭通境内汇人金沙江。河流
两侧为平坦的坝子和一条条小山梁,环境优
美,坝子两侧的坡地和小 山梁上已发现 12
第 8 期
纬 27。1225。山呈南北向长条形,山体北、 发掘面积约 1800平方米 (图三)。
西两面较陡,南面与东面稍缓,四周均是小
一 、 地层堆积
山梁和沟谷。其西面为青龙 山,东面为郭家
英山,西南临一条称为 “被河”的小溪,北为 由于鸡公 山系古河流冲积形成,整个山
20世纪 70年代修建的赖苗冲水库 (图 体多为卵石堆积。遗址位于山顶,地层堆积
二)。遗址南北长约 100米,东西宽约 50米, 薄,长期水土流失加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
总面积近 5000平方米, 自西向东呈斜坡状 村民垦荒,遗址受到严重破坏,大部分发掘
倾斜分布。 区表土层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