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批评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掌握儒道佛三教会通时代《文心雕龙》 《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论文。文章涉及到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文学创作与作家的关系,文学批评态度,作家论,风格论,文体论等重要内容。 一、生平: 曹氏三父子:①政治上讲,又称“三祖”,指曹操、曹睿、曹丕;②从文学成就上讲,是指曹操、曹丕、曹植、成就最大的是曹植,但在文论成就上,曹丕又高于弟弟。 曹丕(187—226)字子桓,曹操次子,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三国时创立魏国,史称魏文帝,有《魏文帝集》。文学理论文章主要有《典论·论文》,还有《与吴质书》等。 关于《典论·论文》。“典者,常也,法也”。《典论》,按作者原意即是讨论各种文体的法则。《论文》是其中的一篇,见于萧统《昭明文选》。在曹丕以前,虽有专篇的文学论文:如《诗大序》、班固《离骚序》、《两都赋序》、王逸《楚辞章句序》等,但大都只是就一部书、一篇文章、或就一种文体立论的;而《典论·论文》则是讨论多种文体和评论多位作家,并且论述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以及文章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因此,被称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最早的专篇论文。 二、文学批评思想: (一)文学批评论 在文学批评上,曹丕把品人与评文结合起来,对当时文坛上存在的各种不良倾向,进行了批评;对建安七子进行了评价。 他从“文人相轻”立论,指出文人中存在着不良现象: 1.“贵远贱近,向声背实”。“贵远”者认为古比今好,这是复古、守旧思想的反映。“贱近”者的实质是“文人相轻”的表现,也是“崇己”、“抑人”的表现。后来葛洪发扬曹丕之论,在《抱朴子》的《钧世》与《尚博》等篇中对“贵远”而“贱今”的观点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2.“闇于自见,谓己为贤”等等。其表现为,以已之长,相轻人之短。他认为博毅与班固二人文才,只不过是“伯仲”之间而已,而班固却看不起傅毅。这是文人相轻的一种表现。 孔璋虽有才华,都不长于辞赋,可他自认为可与司马相如同风。这又是“闇于自见”的一种表现。以上种种事例,都说明当时文坛在文学批评上,存在着“闇于自见”、“谓己为贤”的不良风气。 当然,“文非一体,鲜能备善”也是其中不可忽视的客观原因。 他提出的主张是“审己度人”:“世人著述,不能无病,我常好人讥弹其文,有不善应时改定”“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也。” (二)文气说 “气”在《典论?论文》中共5处,“徐干时有齐气”、“孔融体气高妙”、“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至于引气不齐……”。 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广有影响的“文气说”是从《典论·论文》开始的,但气的运用则有较长的历史。孟子“我养吾浩然之气”、“至大至刚”、“塞于天地间”(此处是讲修身),张衡从哲学上讲“气”。气是物质,是万物之源,曹丕是以气论文的第一人。 曹丕的《论文》开始鲜明地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主张。并用以分析作家不同的才情与作品的不同风格。曹丕的“气”一指作家的才性气质,二指与作家气质相通的作品的艺术风格,两者是二而一或一而二的关系。他已认识到作者气质、才性对作品风格的决定性影响,在作者方面,指他的气质,才性;形诸作品,便成为作品的风格。 文体与文气的关系,即文体风格与作家个性的关系。曹丕以气品评作家及其作品的风格特点,这在文学风格理论上,是一大创举。 他所讲的“清浊有体”,即是论文学作品中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风格特点。 曹丕的“文气”说不同于孟子的“养气说”,因为孟子的养气主要指的是道德内容;也与刘勰的“养气说”有区别,《风骨》、《养气》诸篇认为气是后天形成的,是可以由养而致的,而曹丕的“文气”则是先天的,“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 相对说来,曹丕论风格时强调作家的先天禀赋,忽视了社会习染对作家风格形成的作用,有一定的片面性。现代文艺理论认为,作家风格的形成要受到时代、阶级、民族、地域、流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单强调作家的才性气质的因素显然是不够全面的。 其后论文气较有名的有韩愈的“气盛言宜”说;有苏辙论文气“文者,气之所形。”(《上枢密韩太尉书》)是对韩愈说法的发展,认为文气合一。 (三)文体论 “文非一体,鲜能备善”、“孔融体气高妙”、“唯通才能备其体”、“气之清浊有体”,这里他讲“体”,有两重含义:①文章的种类、体裁;②文章的风格。 关于文章的体类、体裁论述:“夫文本同而末异,盖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铼尚尚实,诗赋欲丽”。 曹丕论文体特点时,提出“本同而末异”的论题。“本同”指文章的性质相同,“末异”指文章体式、风格特点不同。这同儒家所倡导的“德为本”、“文为末”的论点相比,高出一筹。 曹丕把文体分为四科八体,概括起来即有韵之文铭、诔、诗、赋和无韵之笔奏议、书论两大类。提出文体的主张,主要是根据当时现实中一些公文的写作存在一些问题。像铭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