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黄中学2013春季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docVIP

木黄中学2013春季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木黄中学2013春季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doc

木黄中学2013春季学期高二历史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梭伦在当选执政官前曾经赋诗说“……有的无辜被售,也有的是因故出卖,有的为了可怕的贫穷所迫,逃亡异地,不复说他们自己的阿提卡言语,远方漂荡……”“我注目凝视,悲哀充溢着我的心,这爱奥尼亚最古老的地方(雅典),竟至陷入绝境”透过材料我们可以看到 ( ) ①梭伦忧国忧民的思想 ②雅典的阶级矛盾相当尖锐 ③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绝望 ④雅典的社会危机相当严重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2. [美]J?H?布雷斯特德《文明的征程》“希腊的殖民扩张和手工业发展引发了一场变革。……随着富裕资产阶级的崛起,……贵族阶级也有了新的敌人。首先,新兴的富裕阶级憎恨贵族;其次,雅典手工业的发展使金属制品变得非常便宜,普通人也买的起武器和铠甲了,……普通公民在军队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因而大大增强了下层阶级在城邦中的势力。”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业奴隶主 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3. 下图是14世纪法国人为亚里斯多德的《雅典政制》一书所作的插图,由至分别解释为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①部落制与宗主制并行 ②游牧经济与农耕经济并存 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复杂 ④落后文化与先进文化同在,汉化程度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7. 公元485年孝文帝颁布了均田令:“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这是孝文帝改革推行的均田制。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 ( ) A.民族融合的需要?? ? B.汉族地主的建议 C.巩固统治的需要??? 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 8.“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此文作者所进行的改革中心环节是(  ) A.缓和社会矛盾  B.整顿吏治  C.增加政府收入  D.提高军队战斗力 9.针对王安石变法,司马光说:“中户以下大抵乏食……而州县之吏督迫青苗,助役钱不敢少缓。”对此理解最正确的是(  ) A.没有反映客观现实,但支持变法   B.司马光抨击北宋吏治腐败 C .司马光代表旧官僚抹杀变法成效 10.罗马城内有架“圣梯”,凡人只要爬上去便可赎罪。一天,有人爬到中间,又突然退了下来,旁人问其原因,他说:“只要心中有信仰,就能赎罪,不必在乎表面的礼仪。”这个人是(   ) A.伽利略   B.马丁·路德   C.加尔文 D.亨利八世 11.关于欧洲的宗教改革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建立了新教,它们不再听命于罗马教廷 B.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 C.D.列宾是同一样的现实主义者,而且也同他一样具有深刻的民族性。他以我们无可比拟的勇敢……一头扎进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利益的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和日本,有两部书名相同的著作。作者分别是中国的张之洞和日本的福泽谕吉这两部著作的目的都是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汇冲撞的背景下,指示本国的发展方向。“公车上书”中提出的设“议郎”一职,应为通晓中外政体、方正直言之士,且由士民公举产生。反映了维新派 ( ) ①希望参与政治 ②模仿西方议会政治 ③对皇权加以牵制和限制 ④反对君主专制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②③ 19.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用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这一观点理解错误的是( ) A.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B.说明了维新变法有很强的欺骗性 C.体现了维新派托古改制 D.《孔子改制考》可以论证这一观点 20.戊戌变法和明治维新一败一成是诸多因素造成的,就中日两国进行社会变革的内部条件而言,主要是由于( ) ①中国封建制度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对社会变革的阻力比日本大 ②中国未能如日本那样从旧的统治营垒中分化出一支革新力量  ③中国的维新变法没有提出政治上的改革 ④中国的维新变法是依托旧政权而进行的,未发生权力重心的转移 A.①②    B.③④    C.①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