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意义的生与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无意义的生与死.doc

余华的小说看得不多,可恰恰在《第七天》的作者简介里所说的书《活着》、《兄弟》、《许三观卖血记》还都买来看了。曾经为小说里的人物流过泪,为小说里的人物切割过自己的精神,为小说里的人物悲鸣。 余华所有的小说故事情节都简单,简单而厚重,厚重而荒诞,荒诞而有意义。他对生着笔极为吝啬,他对死着笔极为慷慨。他就像一个法医,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死者。他似乎对死亡本身无动于衷,却享受解剖尸体的过程。他在解剖的过程中体会生与死,尤其是体验从生走向死的那一时刻,这是他的笔调最为颤栗辉煌的时刻。 余华是自由主义作家,他的自由主义价值预设,使他对极权充满着批判意识。他认为在专制社会里,人们一直生活在绝望里,走到尽头还是绝望。望不到边的绝望,永远看不到希望。 基于自由主义的价值预设,他的小说充满着对专制主义的控诉,这种控诉是通过处理生与死的关系来完成的。在小说《活着》里,他通过活着来讲死了的故事。在小说《兄弟》里,他通过死来讲活着的故事。在小说《许三观卖血记》里,他讲活着的无意义。在小说《第七天》里,他讲死本身的无意义。 (图注:毛主席像前的余华;编辑配图,图片来源于网络) 活就是一个工具,死就是一个意外,如同一个随意被人踩死的蚂蚁。活本身无意义,死本身也无意义。只有生与死的辩证才有意义,死就是活的意义,活也是死的意义。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无意义就是意义。 活着就是一个事故,就是一个偶然,没有选择,没有缘由。来到这世上就是来到了虚无,只有死才给虚无注入了意义,甚至这一意义本身都是一个虚无。魂灵是另一种虚无,没有着落,没有附着物,青山绿水只是灵魂飘荡的幻象。 小说从第一天到第七天,讲的都是死,莫明其妙地死,各种不同的死,各种惨死。各种惨死的无意义。 《第七天》里小说的故事主人公叫杨飞,他一出生就是一个意外,他提前二十多天来到世上,是她母亲在火车上厕所方便,结果把杨飞方便出来,杨飞出来之后又被厕所的通道滑下,被一个铁路工人捡到,在铁路工人抚养下长大成人。大学毕业找到了工作,在工作中又娶了媳妇李青,媳妇最后为了事业又嫁给一个外国骗子,外国骗子给他的媳妇传染了性命。外国骗子东窗事发,李青也因此自杀。 杨飞的死也是一个意外,他那天在一家饭馆吃面条,边吃面条边看报纸,因报纸介绍了他的前妻李青的死亡,就多看了一眼,恰恰就在吃面条的时候饭店又着火了,着火了还没等杨飞出来,饭店就塌了,他被压死在饭店里。 养父杨金彪得癌症死了。杨金彪为了有一个家,谈了一场恋爱,为了恋爱而抛弃了四岁的杨升,这让杨金彪很后悔,于是又在抛弃杨飞的地方找回了杨升。杨金彪因抛弃杨升而受尽折磨,因找回杨升而试图救赎自己的灵魂。但这重救赎必然是永远的苦痛,是西西弗斯式的苦痛,是执着而结果的苦。用一生努力去救,用一生努力也救不回,所有的努力仍然被抛弃的一瞬所折磨,所有的苦痛被一瞬间的抛弃所加重。那抛弃杨飞的地点,那石头,那树叶,都是苦痛,石头代表肉体的伤痛,树叶代表精神的伤痛,伤痛最后伴随着癌症而死。死了也痛,死了就是灵魂的痛。死了也得救赎,也得为死去的人服务,只有服务,他的灵魂才得以安宁。 准养母的李月珍遇车祸死了。李月珍是杨飞小时候喂他奶水的不似亲妈胜似亲妈的妈妈,她的死因也是一个意外。李月珍到农贸市场买菜,回来的路上在桥上看到桥下的东西,开头以为是死鱼,走进一看是死亡的婴儿,而且是二十七个死婴。她到报社把这一消息告诉了报社的记者,报社的记者在报纸上发文不成,在网上发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最后的结局却是,李月珍“被一辆超速行使的宝马撞得飞了起来,随后重重在摔在马路上,又被后面驶来的一辆卡车和一辆商务车碾过。”李月珍死后被送进了太平间,太平间突然塌陷,李月珍和那二十七个死婴神秘失踪了。李月珍和二十七个死婴的骨灰没有了。没有骨灰,却有骨灰盒,骨灰盒里是别人的骨灰,骨灰也造假。 小说并没有交待人死了到底去了哪里,余华没说到天堂,也没说到地狱。死者呆的地方很美,那里没有权力,没有支配和服从,没有尘世的喧嚣与烦恼。那是无根的美,是漂泊的美,是没有墓地的美。在那里,死人给死人穿殓衣、死人给死人送行、死人给死人戴黑纱、死人与死人对话、死人与死人下棋、死人与死人前行。死人与死人互相关爱,死人与死人平等,平等就在于“死无葬身之地”。 如果说在前几部小说里,余华的生与死来源于历史,来源于生活,那么在《第七天》里,他的生活来源于网络,来源于微博。车祸、拆迁、天津蓟县大火、杨佳杀人、小女孩在废墟读书、网上卖肾、蚁族生活、婴儿尸体、底层的爱情悲剧等都是微博的主导性话题。他把微博事件搬上了小说,他把微博事件的里小人物的死转化为无意义的死。 在一个到处权力滥用的社会里,在一个权力主宰金钱的社会里,普通人的生与死没有意义,只有权力才有意义。人只是权力的工具和奴隶,也许这就是余华借助于他的小说所要说的话吧。 《第七天》的美中不足也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