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厌氧菌.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概 述 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繁殖的细菌 根据能否形成芽胞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 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Clostridium )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G+细杆状 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宽度大于菌体,呈鼓槌状 周身鞭毛,无荚膜 编码基因:质粒 组成:蛋白质,不耐热;可被肠道蛋白酶消化 作用特点:嗜神经毒素 作用部位:脊髓前角和脑干的神经细胞 毒 性:强,仅次于肉毒毒素(对人致死量1μg) 免疫原性: 强 破伤风痉挛毒素 结构 菌体:一条多肽 释出菌体:轻链(A链)-S-S-重链(B链) B链:神经节苷脂结合的单位 A链:毒性作用 破伤风 脐带风 潜伏期:7-14天,长短取决于伤口与CNS距离 临床表现: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苦笑面容、持续性的背部痉挛(角弓反张)等,阵发性抽搐等,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①早期足量注射TAT ②大剂量青霉素(四环素、红霉素) ③使用镇静解痉药作对症处理 (一)生物学性状 G+粗大杆菌 有芽胞:位于次极端,呈椭圆形,不大于菌体 有荚膜 无鞭毛 厌氧,但不十分严格;繁殖快; 45℃最好,生长迅速 卵黄琼脂平板:Nagler反应 (二)致 病 性 荚膜 外毒素(?毒素) 多种侵袭性酶,侵袭性强 肠毒素 能产生十余种外毒素,有的即为胞外酶 α毒素(卵磷脂酶)——增加血管通透性,溶血、坏死作用,最重要 β毒素——组织坏死 μ毒素(透明质酸酶)——利于细菌的扩散 κ毒素(胶原酶)——局部组织崩解,坏死 DNA酶 肠毒素——引起食物中毒 气 性 坏 疽 主要由A型产气荚膜梭菌引起 致病条件与破伤风梭菌相同 潜伏期短,发展迅速,病情险恶,死亡率高。 ,产生大量气体,组织气肿(捻发音) ,水肿,局部组织坏死,压迫神经末梢,剧烈疼痛并伴有恶臭,最后大块肌肉坏死,毒素入血(毒血症),全身中毒症状,休克、死亡(40%) 以组织坏死,气肿、水肿和全身中毒为特征 1. 直接涂片镜检: 取材:创口深部取材,涂片; 镜检:革兰染色,见G+大杆菌,有荚膜,且常伴有其他杂菌污染。 分离培养和动物实验 早、足、多价抗毒素 多价抗血清:早期用 青霉素等抗菌药物的应用 高压氧舱治疗     G+的粗短杆菌 周身鞭毛 20-25℃形成芽胞   4)与破伤风痉挛毒素不同点在于: ①前体肉毒毒素,无毒性;口服后经肠胰蛋 白酶的作用转变为有毒性。 ②作用部位在神经肌肉接头处。 ③作用于外周胆碱能神经,抑制乙酰胆碱的 释放,导致驰缓性麻痹。    ②创伤感染中毒 ③婴儿肉毒病: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 肉毒梭菌 (C.botulinum) 主要存在于土壤及海洋沉淀物中,偶尔存在于动物粪便中; 通过产生剧毒的肉毒毒素引起肉毒性食物中毒或婴儿肉毒病. 形态、染色 菌体呈网球拍状 椭圆形 粗于菌体 位于次极端 芽胞 (一)生物学性状 致病物质:肉毒毒素 1)不耐热,100℃ 1min; 2)是已知最剧烈的毒物(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对人的致死量约为0.1μg) 3)是一种嗜神经毒素,根据其免疫原性分A-G 7个型, 各型毒素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我国以A型多 (二)致 病 性 耐酸,胃酸24h不破坏 肉毒毒素作用 正常 肉毒毒素作用机制 所致疾病 ①食物中毒:该病是单纯性毒素中毒。 食品:罐头、香肠、腊肠、发酵豆制品 临床表现: 无胃肠道症状,为神经末梢麻痹症状、乏力、头痛 眼肌(复视、斜视、眼睑下垂) 喉肌(吞咽困难、咀嚼不灵、语言障碍) 膈肌(呼吸困难、死亡率高20-70%) * * 共 性 G+杆菌有芽胞,抵抗力强 广泛存在 在无氧条件下生长 产生外毒素致病 感染的重要条件是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无荚膜(产气荚膜梭菌除外) 是破伤风的病原菌 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 创口污染、分娩时用不洁器械剪断脐带,本菌可从伤口侵入而致病 侵袭力不强,有赖于强烈的外毒素 临床表现:肌肉痉挛,抽搐,最终呼吸衰竭或窒息而死 发病后,死亡率很高 一、破伤风梭菌(C.tetani) 形态染色 (-)生物学形状 培养特性 专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 血皿:薄膜状爬行生长物,菌落呈“羽毛” 状,有?溶血环;肉渣培养基生长良好(混浊、变黑、有腐臭味) 生化反应 不活泼 抵 抗 力 有芽胞菌抵抗力强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