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论文02609.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年论文02609.doc

西南政法大学 本 科 学 年 论 文 题目: 安乐死合法化之我见 法 学院 法学 专业 2010 级 5 班 学 号 2010031485 姓 名 秦 启 凡 指导教师 石经海教授 成 绩 西南政法大学教务处制 2012年12月24日 安乐死合法化之我见 秦启凡 (西南政法大学 法学院 401120) [摘 要]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使安乐死合法化有其必要性和可行性。生命价值观表明,实施安乐死有利于节约社会资源。使安乐死合法化是尊重生命自主权的表现。在实施安乐死的过程中有利有弊,安乐死合法化,一系列法律保障将会使其利远大于弊,最大限度的降低安乐死的弊端。 [关键词] 安乐死;合法性;必要性;要求 安乐死实施问题之争论可以追溯到商周之初,所谓安乐死即是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无痛地死去。对于此种做法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直到现在,关于是否应该实施安乐死并使之合法化仍然是一个难题。本文将从现代社会内涵出发,联系实际需求,谈论安乐死是否应该合法化。 一、关于是否实施安乐死的两大争议 由目前,关于“安乐死”的问题,引起激烈的争论,围绕着安乐死是否符合伦理,医生实施安乐死是否符合人道主义等问题,赞成或反对安乐死的争论旷日持久。 (一)反对者:不应该使安乐死合法化 这类观点是从事社会活动的基本要求。现代社会伦理、规章制度,都是以此理念维系的。任何人都无权通过任何方式以任何理由来剥夺他人的生命。具体理由如下:滑斜坡论证表明一旦自愿安乐死合法化,无可避免的非自愿安乐死也会变得合法化,最后不自愿安乐死的人也可能被迫接受安乐死,对社会有破坏性影响。再加上,虽然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但医疗事故仍频繁出现,医疗误诊也难以避免,这给安乐死对象的确定造成了困难。如果承认了安乐死,则有可能无端损害生命的隐患存在。而且从医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没有永远根治不了的疾病,现在的不治之症,将来就可能被根治,实施安乐死会剥夺患者的救治机会。更何况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赐人以死亡与医生的职责不相容 。安乐死并非是病人的真实意愿,有时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总的而言即是不应该使安乐死合法化。 (二)支持者:应该使安乐死合法化 赞成者认为人有选择死亡的权利,在人实际上丧失继续生存的可能时,结束其生命会带来良好的社会效应。理由如下:安乐死体现了尊重患者人权和自主权的原则 。个人的生命属于个人,个人有权选择生也有权选择死,尊重病人安乐死的意愿与医学伦理学遵循的行善原则、尊重原则是一致的。同时安乐死也体现了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原则。追求生命质量是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目标,人只要在不损害他人、社会和国家利益的前提下,如果生命只具有纯生物意义上的存在或只能在巨大痛苦中等待死亡时,结束自己的残生本身不是件坏事,它有利于提高人的生命质量。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自身利益。再者安乐死节约医疗卫生资源,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符合公正原则和有利原则 。除此之外,安乐死符合现代医学目的和医学发展目标的价值取向。以上观点虽从各个方面论述了安乐死合法化的需求,但有其片面性,过分强调了其重要性,本文将着重探讨安乐死合法的必要性和可适用性。 二、安乐死合法化的理论基础 (一)安乐死合法化的历史必然趋势   安乐死最早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加速死亡措施,他们在迁移时往往将病人和老人留下,任其自生自灭,或者以原始的方法加速他们的死亡。在古希腊、古罗马,人们有权处死有缺陷的儿童,甚至形成了“畸形儿不是人”的法律格言。到了中世纪,这种原始的习惯仍在一些地方流行着。古代的这些习惯虽然与现代所说的安乐死有着非常大的差距,但我们也不能排除它们相通的一面,其中所体现的功利主义和私权理念对于现代安乐死的理解,无疑具有一种启蒙的作用。   中世纪以后,尤其是进入近代社会以后,一些思想家从理论上阐释了安乐死的内涵,蒙田、培根、科罗纳罗、莫尔、休谟等都曾对这一问题直接或间接的作过理论阐释。如培根认为:“医生的职责不仅要治愈病人,而且还要减轻他的痛苦和悲伤。这样做,不但会有利于他的健康和恢复,而且也可能当他需要时,使他安逸的死去。”这些思想家的经典论述,影响了人们对于生命的看法,使人们不但追求高质量的生存,而且追求高质量的死亡。这些论述也成为安乐死出现的催化剂,成为人们为安乐死辩护的理由。   在法律上提出允许安乐死合法化的要求始于本世纪三十年代,当时欧美一些国家的人们开始积极倡导安乐死。如1936年,英国民间出现了“自愿安乐死协会”,上议院提

文档评论(0)

caijie19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