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治學研究方法論介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政治學研究方法論 Topic I.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and Social Sciences-陳文俊 一、 Scienc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Science 1. Philosophy and Natural Philosophy 哲學是人類知識的源頭,哲學企圖對人類所生存的宇宙世界提供整體的概念,同時也磨練人的思維能力。 1.1古希臘的自然哲學研究 宇宙是什麼?什麼是宇宙的本質?500BC,古希臘哲學家說宇宙是由水(論)、數(論)、氣(論)、火(論)四元素所構成;宇宙既受物理法則所支配(機械論),宇宙有他的目的(目的論);4 世紀,亞歷山大帝征服全部的希臘,希臘的宇宙觀、數學、幾何隨之散播。天文知識經過Aristotle的綜合, Ptolemy(100-165)的集大成,建立「地球中心說」的理論。西方文明植基於古希臘的人文主義,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 5 世紀,羅馬帝國崩潰,地中海文明的衰落,西方進入中古世紀,為期一千年的黑暗時代;不再以人為中心的自然探究,而是以神為中心的自然探究。神諭宇宙,教義解釋自然、教皇統治人間社會,神聖羅馬天主教掌控知識之來源。 1.2近代自然科學研究的萌芽 13、4世紀文藝復興,恢復希臘的人文主義。Copernicus (1473-1543) 甘冒羅馬天主教之大不諱提出「太陽中心說」的理論,雖然其理論直到150年後才由Galileo 發明望遠鏡(1609)所證明,其理論稱為「哥白尼革命」。其後Kepler (1571-1630)發現行星三運動定律, Galileo (1564-1642) 從比薩斜塔領悟到鐘擺定律;在比薩斜塔實驗「落體定律」。Galileo 與天主教的衝突,實際上是科學與宗教的衝突,因為Galileo傷害了自古希臘以來奉為圭臬的Aristotelian world -view,書被查禁,並在65歲以後在牢裡渡其餘生;雖然如此,近代自然科學的研究,終預示一個科學文明時代的來臨。 1.3哲學與近代科學研究 17世紀是西方理性時代,近代哲學之父Descartes (1596-1650)強調運用理性以作為哲學探究的主要工具,主張數學證明的演譯法是所有探究的形式,求得真理的唯一通路;另一位哲學家,F. Bacon (1561-1626)則反其道而行,主張由觀察而歸納,empirical observation (perception, observation, experience)是獲得知識的唯一途徑。數學演譯、實驗歸納乃形成了近代二大的科學傳統。 18世紀是西方的啟蒙時代 (age of enlightenment),樂觀哲學時代。理性至上,但憑人類理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間人情事理,皆可窮究。哲學與科學分道揚鑣,雖二者都在追求知識的基本原理,並將研究的內容系統化;但科學的目標重在特定題材的系統知識,而哲學則是對這種系統知識的反省;科學家建構「引力定律」,哲學家則要問「何以是引力定律?」。 Newton (1642-1727) 基於Kepler 行星三運動定律,23歲看到一顆蘋果從蘋果樹掉下來,領悟到其與行星運動的相同道理,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 1.4社會的(科學)系統研究的近代開端 18世紀也才開始今日我們所稱之社會的(科學)系統研究: 1.41. Locke (1632-1704), An Essay Concerning Human Understanding. 「人類悟性論」:心靈如何在人類認識外在事務時產生作用。心靈如白紙,都是經驗加諸心靈的,而無天生觀念;繼承了經驗主義的傳統。 1.42 Montesquieu (1689-1755), The Spirit of the Laws. 「法意」:政府的形式架構和各種社會、地理、人文條件的關係。 1.43 Adam Smith (1723-1790),Wealth of Nations. 1.44 Malthus (1766-1834),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2.科學與現代社會科學研究的奠基 17、18世紀自然科學研究脫離自然哲學研究的傳統,建立了(因望遠鏡)天文學、物理學(因氣壓計、溫度計、抽氣機)、生物學(因顯微鏡);而社會現象的研究多少還是脫離不了社會哲學的傳統。 19世紀產業革命,發明蒸汽機、煤、鐵,生產方式的改變,改變了人類的社會生活方式。工業化、都市化,社會變遷,住宅、工作條件、疾病、死亡、童工;所謂「天堂不再快樂,人間猶如煉獄」,社會問題的產生促成了社會現象的「科學」探究。 2.1 August Comte (1798-1857):「社會學之父」,視社會學為master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