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安徽地域文化教学辅导 第六章 安徽的宗教文化 学习目的: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道教、佛教的起源、流传、发展及其宗教人生论,掌握道教与道家哲学的理论渊源,认识道教文化和佛教文化在安徽的发展和影响。 学习要求: 1.明确老庄思想对于道教的源头作用。 2.了解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认识安徽的道教文化及其影响力。 3.简单了解安徽佛教发展历史及各期代表人物。 学习建议: 1.在全面理清中国宗教文化脉络的基础上对安徽的道教、佛教文化有所认知。 2.在掌握道家哲学主要思想的基础上,了解内中包含的养生学说对于道教宗教人生论的影响。 3.通过阅读参考书,对于道教、佛教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以安徽齐云山、九华山为代表的宗教名山有所了解。 一般了解:安徽的道教文化,原始道教的产生、道教的发展与兴盛;安徽的佛教文化,安徽佛教发展史。 一、安徽道教文化 (一)原始道教的产生 道教哲学的源头之一是道家哲学,道家哲学可以被看作是道教的主要支撑点之一。由于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道教在利用道家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利用了老子的思想,把他奉为本教教主和尊神,《老子》则被奉为道教的祖经。早期道教的主要创教活动之一是神化老子,改造道家,于是,《老子》和《庄子》就成为道教产生的重要源头。 道教正式创立于东汉末年,其标志是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 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和宦官专权,土地兼并严重,加上自然灾害频发,这种混乱动荡的局面,为道教的正式创立提供了土壤。河北钜鹿人张角的太平道是民间巫术和黄老崇拜相结合的产物,张角利用太平道发动了黄巾起义,黄巾起义也反过来成为一场波澜壮阔的宗教运动,迅速推动了太平道的广泛传播。 五斗米道是另一个影响较大的原始道教,创始人是沛国丰县(今江苏省)的张陵。后人尊他为张道陵、张天师、祖天师。当时规定凡入道及请求治病者,须交纳五斗米作为“信米”,故称为“五斗米教”。张陵创立的五斗米教尊老子为教主,奉老子《五千文》为基本经典。 (二)道教的发展与兴盛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葛洪等人先后对道教的整顿和改造,道教逐渐由分散的原始状态进入了相当统一的成熟阶段,由民间宗教逐渐取向贵族宗教,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统治者的扶植和崇奉,逐步成为官方宗教,并为隋唐道教的进一步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基础。 在唐朝近三百年的统治中,道教不断得到统治者的扶植和崇奉,道教的地位也处于儒教和佛教之上,原因主要是因为道教尊奉的先祖老子姓李,与唐朝皇室同姓,唐高祖、唐太宗为了抬高自己的出身,也为了神化自己的统治,遂攀上太上老君为先祖,奉为祖神、族神,促进了道教的兴盛。 到了宋代,道教不仅有了更大的发展,而且也产生了重大的转折。北宋的道教基本沿袭了隋唐以来的旧传统,南宋以后,以炼养为主的全真道和南宗等新教派相继产生,使道教的发展出现了丰富多彩的局面,并对以后的道教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明清两代统治阶级对道教的限制较严,而道教本身在创新方面也建树不多,故道教逐步走向衰落。纵观明代道教的特点,一是走向世俗化、民间化,大部分人不进道观、不依靠道士,只是在日常世俗生活中以自己的道德修养信奉道教;二是一些知识分子在道教研究的过程中大都偏重丹法及个人修炼;三是符箓派道士更加深入民间,以驱邪捉鬼等为主业;四是道教的民间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涌现了诸如八仙故事的流传,以及著名道士张三丰的传说。 到了清代,由于清皇室尊崇藏传藏教,对道教采取严厉限制的方针,使得道教的活动主要在民间展开,尽管作为长生之术,道教仍不时引起一些皇帝的兴趣,但总的说来,清代道教比明代衰落更甚,这就直接导致了清代的道教势力单薄,组织松弛,系统的教义纷纷流于歧途和浅陋。 二、安徽的佛教文化 安徽是佛教最早传入的省份之一,也是佛教发祥地之一。安徽佛教渊源流长,是中国南方佛教的发祥地,在历朝历代,佛教与安徽都有着不解之缘。 (一)两汉时期佛教在安徽的传入与发展 1、刘英,汉光武帝刘秀的儿子,汉明帝刘庄的同父异母兄弟。他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封为楚王(当时的楚国统领了现在安徽的全境)。在王公贵族中,唯独楚王最先事佛。他的府内居住着由僧人、居士组成的僧团。这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僧团。公元70年(明帝永平十三年),刘英被告犯有“逆谋”之罪而被革爵“徙丹阳泾县”(今宣州地区)。随着刘英的南迁,其所信奉的佛教也在安徽南部开始传播。 2、严佛调,安徽淮北临淮(今安徽宿县西北)人。严佛调不仅是第一位出家的僧人,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位佛教学者,主要从事佛典的翻译和著述。在长期学佛、译经的过程中,严佛调提高了对佛教经典的理解和体会,多有心得,遂亲自撰述,成书《沙弥十慧章句》 道教的思想基础之一是原始宗教,道教的宫观是道士和信徒隐居修炼、举行宗教仪式活动的场所,一般多建于名山大川,其建筑的规划设计体现出天人感应、朝天敬道和道法自然的道教思想。基于对山岳的崇拜及对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