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难点.ppt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难点.ppt

斯沃药动学优越性(十二) --代谢 肝代谢50-70%,吗啉环开环氧化 不经P450酶代谢,且对P450酶无诱导作用 对重要P450酶同功酶1A2、2C9、2C19、2D6、2E1及3A4均无抑制作用。因此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较低 代谢物为非活性物 斯沃药动学优越性(十三) --排泄 肾清除占所给剂量80-85% 其中30%为原型药物 余为各种代谢物 粪便排出所给剂量7-12%(主要为代谢物) T1/2β 成人5hr(4.26-5.4hr) 3个月-16岁儿童:2.7hr(1.1-4.8hr) 血透可清除 斯沃药动学优越性(十四) ---特殊人群药代动力学特点 肾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不同肾功能不全患者,斯沃的药代动力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斯沃不通过人体细胞色素P450酶代谢,也不抑制有临床意义的人体细胞色素同功酶 老年患者(〉65岁)无需调整剂量 斯沃药效学优越性 具杀菌和抑菌双重特性,取决于感染病原体与应用条件 对链球菌具杀菌效应 独特作用机制,与其它类别抗菌药物不具有交叉耐药性 与糖肽类药物不同,本品不具有肾毒性 本品可应用于序贯治疗 时间依赖性抗生素 时间依赖性的抗生素抗菌活性主要与其抗生素浓度大于细菌MIC时间长短有关, 利奈唑胺(斯沃)是时间依赖性抗生素,利奈唑胺(斯沃)的半衰期约为4.69~5.40小时 1.Chung E, Amsden GW, Nafziger AN, et al.Formulary. 2003;38:294-319. 2. Quintiliani R. Infect Med.2004;21:219-233. 总结(1)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和体内抗菌活性都是影响抗生素临床疗效的重要因素。选择抗生素应该综合考虑所有相关因素: 当选择抗生素时,必须考虑其结合靶位能力、穿透性以及可达到的浓度; 药物药代动力学特性应符合以下要求:能够穿透至靶位并达到有效治疗浓度; 仅有抗生素的游离成分能够穿透至组织,也只有抗生素游离成分具有抗菌活性。 总结(2) 利奈唑胺(斯沃)全球第一个被批准用于临床的噁唑烷酮类抗菌药1 ,具有卓越的药代动力学特征: 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100%,且食物对吸收无明显影响, 低蛋白结合率31%,游离成分大约为69%, 良好组织穿透力,它能进入ISF(细胞间隙体液)及细胞内,并发挥抗菌作用; 不通过P450酶代谢,且对P450酶无诱导性,也不抑制其活性。潜在药物相互作用发生率低, 双通道清除,包括非肾清除与肾清除,提高临床应用安全性, 老年患者药代力无明显变化,故老年患者应用无需调整剂量, 肾功能不全、轻至中度肝功能不全患者无需调整剂量。 * * 许多情况下高蛋白结合率药物不能有效地分布到靶位:仅有游离药物能够穿透目标组织。对某种药物和部位来说上述情况也有例外。例如与蛋白结合的头孢菌素类在肺炎大鼠中能够穿透肺组织,因为周围炎症能够使与蛋白结合的抗菌药物溢出血管。蛋白结合率也有其药效学意义:下面会进一步讨论,抗菌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时没有活性。疏水的药物(如脂溶性药物)与脂肪结合率高,易于进入组织,它们通常表现为较长半衰期以及持久的抗菌活性。低蛋白结合率和高疏水性则常表现为良好的分布特性。利奈唑胺(斯沃)的蛋白结合率约为31% * * * *  规范抗菌药物应用的难点      及其对策 ---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在临床的实践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药剂科 2008-08-17 内容: 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与药效学特点 利奈唑胺的药代/药效学特点及优势 抗菌药物正确应用基础 -正确选用抗菌药物二大标准 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物药效学特性 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特点 药代动力学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简称。它用数学方程或定量地描述药物在体内吸收、分节、排泄及结构转化等过程的动态规律。 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药物人体药代动力学四大参数 吸收A:absorption 分布D:distribution 代谢M:metabolism 清除E:excretion 此四参数决定了抗菌药物以何种速度、何种浓度到达目标器官,以及在目标器官中出现和保留时间。 任何抗菌药物,除口服或局部应用不吸收者外,在体内均有ADME过程,即抗菌药物的体内过程。 A吸收 吸收是指药物从给药部位进入血循环的过程 吸收部位:消化道(口服给药,口腔、胃、小肠、大肠)、呼吸道(鼻腔给药,肺)、肌肉(肌肉注射)、粘膜(栓剂)。 吸收部位不同,药物被吸收的程度和快慢,有差异(静注、肌注;皮下给药,口服。)

文档评论(0)

aiwen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