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谢谢 再见! 机物三类,分类率达到50%。生活污水实现达标排放。 c 管理监督 实行垃圾分类收集和管理,环境卫生、安全管理等应符合建设部门的优良小区标准。生态小区应建章立制,公示小区居民,共同遵守。接受居民监督和投诉,对产生影响他人的噪声污染现象及时采取措施纠正。居民对小区环境质量满意率不低于95%。 (4) 生态村建设规划 由于淮北市的村镇是依矿区而建,村庄分散,生产、生活和交通联系不便的现状,应根据情况归并自然村,发展壮大行政村,合理规划布局村落。尤其是中低山区要根据地理环境和生存条件,发展中心村。另外,生态村建设应以维护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合理开发利用当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生态经济。结合生态林业发展、农村能源改造、生态家园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示范工程建设,积极开展创建生态村活动。生态村建设主要包括: 4.1建设能源生态家园示范户 以家用沼气池为纽带,结合利用太阳能,促进家庭养殖业和种植业发展,以生态家园为载体,发展高效庭园经济和生态为主体的林业经济,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基本实现家居能源清洁化,庭院(林园)经济高效化、农(林)业和生产无害化的目标。计划每年建设100户,首先选择经济条件比较好的乡镇,做好试点后,再行推广。 4.2建设能源与环保工程 大力推进城镇有机污水沼气净化技术,全面有效地处理城镇生活污水。对于新建住宅楼要配套建造污水沼气净化工程;对于屠宰厂、禽畜养殖场等排放高浓度有机污水企业,有计划地兴建大中型污水沼气净化工程;民用自建住宅面积达到120平方米以上的要配套建设沼气净化池;对原直接排放生产、生活污水的地方,应有计划地逐步改造建设成沼气净化池。淮北已在徐楼、百善、赵集、朔里、石台、沟渠、烈山等地建立了近200户的沼气池。 4.3推进秸秆气化工程 根据公铁、铁路路沿线秸秆焚烧所带来的危害,近期积极发展家用秸秆气化炉技术,加大秸秆禁烧现场执法力度,每年推广家用秸秆气化炉1000台,近五年推广5000台以上,达到年产秸秆100 万立方米,年创经济效益15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300万立方米,推动广大农村秸秆综合利用。 4.4大力推进农村能源产业结构调整,开创农村能源产业建设新局面 依托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中心组建管道液化气公司,推广户用管道液化气3500~5000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5000~8000台,推广面积8000~11000平方米,推广环保节能水空调500台,形成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保效益同步增长的新型能源产业格局。 4.5积极开展农村能源综合建设 完善建全农村能源技术服务网络,在全市各乡镇设置10~12个农村能源技术服务站,将农村能源实用技术推广到基层农户,使全市农村能源发展上下连动、整体推进,成为推动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纽带和桥梁。 (5) 城市园林与景观生态建设规划 5.1理论基础 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不仅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还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和生态管理的基本单元。 城市绿地景观是自然与人类相互作用的舞台,是自然、文化和经济发展的统一体,建设中必须重视城市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态过程的发生空间,需要在城区及其外围进行物种的源地“种群源”、“次种群源”、物种的流动通道“廊道”的合理规划与设计。 景观异质性是城市景观生态建设的重要目标,它可以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效应,并通过强化富有自然意识和视觉效果来提升城市生态品味。 5.2规划目标 利用景观生态规划,提高市域的生态调控功能。重点进行城市绿地系统建设,发挥其在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城市水系、干道、公园和城郊风景园林的规划,加快发展淮北市绿色园林城市建设。 规划在城区外围,以相山、大泉山、二泉山、架子山、花鼓山、朱山、花山、烈山、卧牛山、青龙山、三五山、四山、北山、丰山为核心,结合城区外围的防护绿地和生态绿地,构筑城区的绿环。在各个城市组团之间,通过一定宽度的楔型绿地加以分隔,其中相山和濉溪主要通过濉河及两侧各50米的绿带加以分隔,烈山、矿山集组团通过从城区东北延伸至西南方向的塌陷区水面及周围生态绿地加以分隔。到规划期末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005年达到10.4平方米,2010年达到11平方米,2020年达到11.5平方米;城市绿地率2005年达到30%,2010年达到35%,2020年达到40%;人均绿地面积(含生态绿地)2005年达到40平方米,2010年达到50平方米,2020年达到60平方米。 5.3景观生态系统规划的总体框架 构建“双山伴湖”的山水城市的总体框架,以周边相山、老龙脊山作为体现山水城市特征的竖向景观标志,以城区中心塌陷区湖面 作为体现山水城市的水平景观标志。城市水体通过流经城区的河道相互连通,并依托规划的绿地系统向四周扩散,最终与城市山体相接,形成“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