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5课 绝地之音
引人入胜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孕育了一方的文化。山温水软的江南孕育出的是曲调清丽优雅的评弹,而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孕育出的就是气冲云霄的秦腔。秦腔里的那种率性的豪迈与粗犷足以震撼每一个听众的心灵。就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作者马步升听到了“绝地之音”,这又是怎样的一首曲凋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
……[课 前 预 案]……
一、文本信息
1.作品信息
作者以一种形象化的方式展示了在严酷的自然条件下顽强求生的西北农民的艰苦而真实的生活状态。作者用绝地之音表现了人类在绝境中的生命力的张扬,绝地之音本身就是生命力的彰显。
2.作家剪影
马步升,甘肃合水人,中国现代作家。甘肃省社科院文学硼究所所长。以创作小说、散文为主,兼写文艺评论和文化研究等方面的著作。小说和散文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年度最佳作品,散文进入中国最新文学排行榜前五名。
著有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和《天干地支》。他的第一本散文集《一个人的边界》分为四个部分,“灵魂的边界”、“存在的边界”、“流动的边界”、“可能的边界”。边界是指自己所处的文化和别种文化,自己的信仰和别样的信仰相交相错的所在。在边界可以领略到无限风光,也是灵魂的探险和精神的跋涉。其他作品有:长篇小说《女人狱》、《北京不是你的家》、《花园中的大王》和小说集《老碗会》,长篇纪实作品《燃烧的太阳旗》、《守望平安》(与他人合著),文化史著作《走西口》、《西北男嫁女现象调查》、《百年甘肃》(与他人合著)。
二、基础知识
(一)正字音
1.易读错的字
怅望(chàng) 踟蹰(chí)(chú) 恹恹(yān) 谛听(dì)
骨髓(suǐ) 狰狞(zhēng)(níng) 酒酣(hān) 訇然(hōng)
箭镞(zú) 攫住(jué)
2.多音字
供养(gōng) 撩拨(liáo) 露马脚(lòu)
供认(gòng) 撩起(liāo) 揭露(lù)
(二)识字形
wān(蜿)蜒 真dì(谛) liáo(撩)拨
wǎn(婉)约 取dì(缔) liáo(潦)倒
震hàn(撼) 国jí(籍)
遗hàn(憾) 狼jí(藉)
(三)释词义
1.恹恹:形容患病而精神疲乏。
2.大相径庭:表示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3.踟蹰:心里犹豫,要走不走的样子。
4.攫住:抓住。
5.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上,永远不忘。多用于对别人的感激。
(四)辨近义
1.突然·忽然
辨析:“突然”,表示发生得很急促;忽然;猝然;突然停止。“忽然”,突然地,动作、行为的发生或情况的变化来得迅速又出乎意料地。
例句:
(1) 那串歌吟这时 奔入我的心房,我濡湿了干裂的嘴唇,迎着依依下沉的夕阳唱了起来。(突然)
(2) 天气 冷了起来。(忽然)
2.披露·展露
辨析:“披露”,发表,公布;表露。“展露”,展现,显露。
例句:
(1) 残砖断瓦、夯土层、灰烬、烽缝城障、破碎伶仃的白骨,还有零星的箭镞,将这些置于山川地理之中,置于浩繁的典籍之中,启动那颗秦时的心汉时的心,还有共和国的心,已逝的时代风貌便一一 眼前。(披露)
(2) 鲍姆很小就 了写作和讲故事的才华,他15岁时经办的家庭报纸就在当地获得了一定范围的成功。(展露)
三、预习思考
1. 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的第一句话,并利用工具书,解释一下标题,并利用第一自然段内的词语来说明作者听到绝地之音的感受。
请你思考:
【答案】文中的“绝”取“走不通的”之义,“绝地”是指陕甘交界处古长城的营盘下面的大沟里,“之音”是指如丝如缕如歌似哭的歌声。感受是“震撼心灵”,“刻骨铭心”。
2. 既然作者对亲历的绝地之音有“震撼心灵”“刻骨铭心”的感受,为什么后来向朋友描述时“对此经历的真实性”发生了怀疑?
请你思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20课《科学技术的成就(二)》课件.PPT
- 第21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课件.PPT
- 第21课《改革发展中的教育》同步练习.doc
- 二年级数学上册 5的乘法口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二年级数学上册 6的乘法口诀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doc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历史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生物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 福建省厦门市杏南中学2010-2011学年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中考试.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