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必修一梳理.pptVIP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知识梳理 ——温故而知新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著名的文学作品,成为历代散文的典范。《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行人辞令,记事条理清楚,叙述精确,详略合宜,委曲简洁;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常常是寥寥几句,就能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清人朱彝尊评价说:“左氏之传,史之极也。文采若云月,高深若山海。” (1) 字音 ①汜,fàn,字的左边为“三点水”,故其义必与水相关。指汜水,是位于郑国境内的一条河流。另外,“范”字的读音也是由草字头下面的“汜”的读音而来。 ②缒,zhuì,字的左边为“绞丝旁”,故其义与绳索、丝绸相关。 意为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送。其造字法采用“形声构字法”,左边为绳索之形,右边是其音,“缒”的读音就是根据“追”而来。 ③共,本为象形字,下面两点为盛食物的器皿之足,意为祭祀用的食品等,而文中是一个通假字,通“供”,供给之意,读gōng。 ④阙,形声字,“门”为形,“阙”为声,读作quē,意即门户受损。 ⑤逢,是多音字,做姓氏用时,读páng。 (2)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 “矣”,了。)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通 “供”, 供给、供应。读gōng) ③夫晋,何厌之有(厌,通 “餍”,满足。) ④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读yuè。) ⑤失其所与,不知(知,通 “智”,明智,聪明。读zhì) (3)词类活用: ①烛之武退秦师(退,使动用法,使……撤兵。) ②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动用法,使……灭亡。) ④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把……当作边邑;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地。)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厚,薄,形容词作动词,变雄厚、变薄弱。) ⑥既东封郑(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封,名词意动用法,以……为疆界。) ⑦若不阙秦(阙,动词使动用法,使……削弱。) ⑧阙秦以利晋(利,名词使动用法,使……获利。) ⑨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敝,形容词用作动词,损害。) ⑩共其乏困(乏困,形容词作名词,缺少的东西。) (4)一词多义 封 ①既东封郑(做疆界,动词)②肆其西封(疆界,名词) 之 ①唯君图之(代词,指阙秦以利晋)②子犯请击之(代词,代秦军)③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助词“的”) ④臣之壮也(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其 ①君知其难也(他的,代词) ②吾其还也(表希望的语气副词)③以其无礼于晋(郑国,代词) (5)古今异义 ①东道主 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例如:“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今义:请客的主人。 ②行李 古义:出使的人。例如:“行李之往来。”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等。 ③乏困 古义:缺少的东西。例如:“共其乏困”今义:疲劳。 ④夫人 古义:那人。例如:“微夫人之力不及此。”今义:对已婚女子的尊称。 3.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是寡人之过也(“……也”表示判断) ②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否定判断) (2)省略句 ①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汜南(省略介词“于”) ②(烛之武)辞曰:“臣之壮也……” (省略主语“烛之武”) ③若舍郑以(之)为东道主(省略介词“以”的宾语“之”) (3)宾语前置句 夫晋,何厌之有?(“有”的宾语“何厌”前置,“之”作为标志。翻译时要调整为“有何厌”) (4)状语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介宾短语“于晋”作状语,后置,翻译时要调整为“于晋无礼”) 4.虚词用法 (1)以 ①以其无礼于晋 (因为,连词)②敢以烦执事 (拿,用,介词)③越国以鄙远 (表顺承,连词) ④焉用亡郑以陪邻? (表顺承,连词) ⑤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把,介词) (2)而 ①今急而求子 (才,连词,表顺承) ②夜缒而出 (表修饰,连词) ③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表顺承,连词) ④朝济而夕设版焉。 (表转折,连词) (3)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 (语气词,表陈述)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疑问副词,为什么) ③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荆轲刺秦王》 《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的公元前227年,即秦统一中国之前的6年。当时,秦已于公元前230年灭韩,又于公元前228年破赵(秦灭赵是在公元前222年),接着,又派大军准备向燕国进攻,秦统一六国的大势已定。地处赵国东北方的燕国是一个弱小的国家。当初,燕王喜为了结好秦国,曾将太子丹交给秦国作为人质。而秦“遇之不善”,太子丹于公元前232年逃回燕国。为了抵抗强秦的大举进攻,同时也为了报“见陵”之仇,太子丹想派刺客去劫持秦王,“使悉反诸侯之地”;或者刺杀秦王嬴政,使秦“内有大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