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镉`锌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doc
土壤镉、锌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王慧,张玉龙*,党秀丽,任琳,姬景红,虞娜
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省农业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沈阳 110161为了探究土壤镉、锌污染对土壤动物蚯蚓的生理毒害情况,为土壤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以赤子爱胜蚓(Eisennia foetida)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土壤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研究了土壤外源添加镉(Cd)和锌(Zn)单一污染与复合污染对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毒性效应。试验结果表明,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在培养过程中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单一污染试验,酶活性的最大值出现在第7至第9天,最小值出现在第14天;复合污染试验,同一处理不同培养时间的酶活性最小值也大多出现在第14天。土壤Cd和Zn单一及复合污染都会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产生抑制作用。单一污染在培养的前5天抑制效果明显,且随着污染物添加剂量的增加抑制效果增强。复合污染,镉和锌在土壤中的联合效应除个别测定结果表现为加和作用或协同作用外,多数处理都表现为拮抗作用,且主要是受体拮抗。相比较而言,镉对蚯蚓体内纤维素酶活性的抑制作用强于锌。
蚯蚓;纤维素酶;镉;锌;单一污染及复合污染;急性暴露试验 中图分类号:X174;X171.5;X503;X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175(200)0-0661-05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农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情况也日趋严重[1]。镉和锌是土壤中常见的具有代表性的重金属污染物。同时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多为伴生的或复合的,即多种重金属元素同时存在[2]。
然而,到目前为止大多数研究都仅限于污染土壤重金属含量方面的研究。事实上,重金属进入土壤后必然对土壤生物的生态条件产生影响,导致土壤生态环境恶化、生态功能低下,土壤生态过程受阻,进而改变土壤中物质、能量的循环乃至对一个区域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作用。蚯蚓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陆生动物之一,作为土壤中的植食性动物承担着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的任务,与土壤中其他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相互影响,因此,利用蚯蚓指示土壤污染状况,已被作为土壤污染生态毒理诊断的一项重要指标 [3]。
表1 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Table l Basic properties of the tested soil
pH
(H2O) 有机质OM
/g·kg-1) CEC
/(cmol·kg-1) CaCO3
/(g·kg-1) 重金属元素含量
/mg·kg-1) Cd Zn 6.5 15.6 16.3 7.5 0.12 53.75
蚯蚓体内的纤维素酶在蚯蚓分解土壤中有机物质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4],因此纤维素酶的活性变化可以用来指示蚯蚓生命活动状况,间接地反土壤生态条件。土壤遭受污染之后,其生态条件改变,蚯蚓体内纤维素酶也会改变,可见研究蚯蚓纤维素酶对于土壤生态毒理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然而,目前国内外关于蚯蚓纤维素酶活性的毒理学研究尚少,已有的关于土壤蚯蚓纤维素酶的研究多数集中于农药类土壤污染评价方面。东北是我国老工业基地,受到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较大,评价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状况既有理论意义,也有现实意义;本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与蚯蚓纤维素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就以蚯蚓纤维素酶指示评价土壤生态状况、判断土壤污染程度可能性进行讨论。
污染物Cd,为分析纯CdCl2·2.5 H2O试剂;污染物Zn,为分析纯ZnSO4·7H2O试剂。
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购自天津贾立明蚯蚓养殖中心。试验前进行预培养试验,选择环带明显,体为300~400 mg、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蚯蚓。
本试验采用自然土壤法进行。供试土壤取自沈阳东陵农田,土壤类型为棕壤,质地为壤土。取样深度为0~20 cm;土样取回后自然风干,过10目尼龙筛备用。供试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列于表1。
本文以下所述的剂量均指外源添加剂量。正式试验前进行浓度范围选择试验,以确定添加重金属剂量;按添加重金属后使蚯蚓生理活性明显受阻但为低死亡状态的要求,土壤污染物添加剂量上限确定为LD10。单一重金属污染Cd的试验添加剂量系列为0、50、100、150、200和250 mg·kg-1,Zn的试验添加剂量系列为0、50、150、250、350和450 mg·kg-1。
复合污染试验Cd和Zn的剂量分别为50、100、150 mg·kg-1和50、150、250 mg·kg-1,各剂量完全组合得9个处理。
每一个处理5个重复。
人工气候箱,培养瓶,高速匀浆机,冷冻离心机,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试验参照OECD guideline No207方法进行[5]。
取烘干土500 g按设计重金属剂量要求均匀加入重金属溶液后,调节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