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 要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在随机优选论的理论基础上,对课堂环境下第
二语言学习模式下英语语音感知范畴化和发音范畴化的习得过程进行表
述和建模,并通过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对学习模型进行检验和论证。本文
所研究的学习者群体为小学一年级(6-7 岁)开始学习英语的汉语儿童。
研究表明,在二语学习模式下,当儿童学习母语中没有、仅存在外
语中的语音范畴时,儿童的语音感知范畴化习得过程与其母语语音感知
范畴化习得过程有所差异,表现为,当儿童学习母语的语音感知范畴时,
一般先后经历两个独立的阶段:首先是听觉驱动的语音范畴学习阶段、
而后是词汇驱动的音系范畴学习阶段。而当小学儿童开始学习英语的语
音感知范畴时,由于其母语学习经验、认知水平、以及学习要求等因素
的影响,儿童必须同时经历这两个学习阶段。因此在外语学习模式中,
儿童的英语语音范畴和音系范畴是同时发展的。
另一方面,尽管儿童在学习外语的语音发音范畴时,其学习模型的
机制与儿童在学习母语的语音发音范畴基本一致,但其初始语法设定与
母语学习模式下的初始语法设定不同。其原因在于,在母语学习模式下,
儿童是先形成语音感知范畴、后发展语音发音范畴的,而在外语学习模
式下,儿童必须同时发展语音感知范畴和语音发音范畴,这使得儿童的
iv
初始语法发生变化。此外,环境参数(具体表现为配对分布参数)也有
所不同,这个参数的不同可能使得儿童虽然在外语课堂中最终形成一定
的发音范畴化,但这种范畴化会形成僵化,并不能完全达到母语儿童的
发展水平。
计算机模拟表明,本文提出的学习模型能够有效地解释和预测中国
小学儿童在英语语音感知和发音中的一些普遍现象。同时,这些模型也
能在科学基础上,为小学教育界人士和教材编著者们提供一些教学建议。
关键词
二语习得,随机优选论,范畴化,儿童音系学
v
ABSTRACT
This paper aims at constructing the Stochastic Optimality-Theoretic
models of acquisition of the English perceptual and articulatory speech
sound categories in a classroom SLA setting. The participants in the present
study are Chinese primary school pupils who started to learn English in a
classroom environment at the age of 6 to 7 years (Grade-1). The models
have been tested by experiments and computer simulations.
Research shows that in the course of acquiring
the perceptual
English L2 speech sound categories that have no counterparts in their L1
Chinese phonetic and phonological inventory, children experience a
different procedure: While children acquire the perceptual speech sound
categories of their mother language in two discrete stages, (namely, (1) the
acoustic-driven learning stage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phonetic
categories, and (2) the lexicon-driven learning stage which leads to the
creation of phonological categories,) they acquire the perceptual speech
sound categories of English as a foreign language in one step, that is, they
must develop the L2 phonetic and phonological categories simultaneously.
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acquisition of articulatory L2 speech sound
ii
ca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本科工商管理)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doc
- (补充答案)十二五时期我国的农业和农村发展.doc
- 《论语》之道德教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德育启示.doc
- (特)0806025低环境温度空气源热泵(冷水)机组IPLV(H)评价方法研究.doc
- 《名利场》的言语反讽现象研究-论文.doc
- [企业文化]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企.ppt
- 《内经》“消渴”理论再探索-论文.doc
- “庆华”走进科大——课程设计.doc
- 《保险学》作业参考答案.doc
- 《财务案例研究》题库案例.doc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1化学发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0分子荧光分析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2色谱分离过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5气相色谱仪与固定液.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4色谱定性定量方法.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6气相色谱检测器.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9液相色谱固定相与流动相.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7气相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28液相色谱仪器与类型.pdf
-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环境分析技术》课件-3 原子光谱和分析光谱.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