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阳江一中高一语文第二学期大练习三
命题:粟高松 赵拓坤 审题:粟高松 2012.3.30
一、语言文字运用及课内文言知识点考查(每题3分,10小题共30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潜能/虔诚 杳然/杂沓 柚子/柚木
B.牛腩/赧然 盲从/荒芜 隧道/遂心
C.针灸/赳赳 篡权/编纂 菲薄/芳菲
D.挑剔/梯子 叱诧/诧异 症候/症结
2.下列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生活有时像一杯普普通通的白开水,我们不会留意它的滋味。有时它就像路边的一株绿化树,从我们的视野中一晃而过,没有留下什么痕迹。有时又恰似寻常夜空中若即若离、闪烁移动的几颗星星,我们会偶尔不经意地抬头一瞥却目空一切。然而,凡是热爱生活,以深情的目光去关注生活,以炽热的生命去体验生活的人,哪怕是一杯白开水他们也能品出生活的种种滋味,即使是稍纵即逝的流星也能永驻心间。
A.一晃而过 B.若即若离 C.目空一切 D.稍纵即逝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都市交通拥堵善令人堪忧,两人代表从加大政府投入、完善交通法规、提高司机和行人素质等方面积极地献计献策。
B.人民币是否大幅升值将影响中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进而严重影响全球经济的复苏,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C.商务部进一步加强了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指导各级商务主管部门采取积极措施,改善流通环境,降低流通成本,保障市场供应。
D.现在全社会关注通货膨胀,民众担心物价持续上涨,国家发改委多次表示,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游资炒作造成的。
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翻开《现代汉语词典》,“幸福”的词义是这样的: 。
。 ;
。 ?笔者认为,今天的幸福应该是生活得舒心、安心、放心,对未来有信心。
①幸福又是主观的,它是对生活满足和满意的主观心理体验和感知
②那么,今天的我们对幸福的含义应如何理解呢
③幸福是客观的,它源于人所需物质条件的满足和所处社会环境的和谐
④引申开来,幸福是指人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需求得到满足,心情舒畅地生活在和谐的社会环境中
⑤不同历史阶段、不同国家和地域、不同的人群对幸福的理解、对幸福的获取方式各不相同
⑥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
A.⑥⑤④②③① B.④⑥②③①⑤
C.④⑥③①⑤② D.⑥④③①⑤②
5.与例句加点字(“复”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A、师道之不复可知也。 B、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C、不敢出一言以复。 D、复前行,欲穷其林。
6.下列句子中的“过”字与例句意义用法相同的是:
例句: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A.是谁之过与? B.雷霆乍惊,宫车过也。
C.无乃尔是过与? D.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7.下列对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①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
③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A.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B.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 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D. 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8.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并曾赋敛 B.仓库少内 C.再拜便辟 D.景公召而数之曰
9.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
A.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B.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
C.甚矣,汝之不惠! D.渺渺兮予怀。
10.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与例句中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先固其根本。
A.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 B. 吞二周而亡诸侯
C.会盟而谋弱秦 D. 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二、本大题?小题,共?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