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碳酸钙环境影响分析评价报告书.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前 言 一、任务由来 近年来,纳米碳酸钙作为纳米复合材料,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这类材料兼有有机物和无机物的优点,由于无机物与聚合物之间界面面积非常大,且存在聚合物与无机填料界面间的化学结合,因此具有理想的粘接性能,可消除无机物与聚合物基体两种物质热膨胀系数不匹配问题,充分发挥无机材料优异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由于此类纳米复合材料熔体或流体具有相似的流变性能,因此对各种类型的成型加工有广泛的适用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由于纳米碳酸钙具有上述优良性能,因此应用面广。纳米碳酸钙在发达国家的需求量以年均10%的速度增长,在我国以年均20%的速度增长,未来纳米碳酸钙市场需求量很大,市场前景良好。 碳酸钙按平均粒径可分为5个粒度等级:微粒(5μm)、微粉(1~5μm)、微细(0.15~1μm)、超细(0.01~0.1μm)、超微细(0.01μm以下),主要用于塑料、橡胶、造纸、涂料、油墨等行业。超微细碳酸钙即为纳米碳酸钙,由于其粒子的超细化,其晶体结构和表面电子结构发生变化,产生了普通碳酸钙所不具备的量子尺寸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在磁性、催化性、光热阻和熔点等方面与常规材料相比显示出更优越的性能。将其填充在橡胶、塑料中能使制品表面光艳、伸长度大、抗张力高、抗撕力强、耐弯曲、龟裂性良好,是优良的白色补强性填料。在高级油墨、涂料中具有良好的光泽、透明、稳定、快干等特性。满足国内速增长利用优质的矿山资源优势及地方政府对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在**股份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联合研发的膜分散微混合反应器制备纳米碳酸钙技术的基础上,投资万元建设**纳米碳酸钙。 1.1 评价目的与指导思想 1..1 评价目的 (1)()()1.1.2 指导思想 年产项目(1)()()1.2 编制依据 1..1国家法律、法规政策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10)国务院令第284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11)国务院第253号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12)令第号《建设项目环境分类管理名录》; (13)国发[2007]15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 (14)环发[2006]28号《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 (15)国发[2005]39号《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16)国发[2005]40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 (17)国家发改委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18)国发[2005]22号《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 (19)国家环保总局环办[2004]65号《关于简化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批程序的通知》; (20)国经贸资源[2000]1015号《关于加强工业节水工作的意见》; (21)环发[2003]60号《关于贯彻落实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若干意见》; (22环发[2004]64号《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级审批的通知》; (23环发[2005]152号《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 (24)环办函[2006]394号《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 (25)国务院令[2002]344号《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2)《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修正)》; ()国经贸行业[2002]716号《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关于公布〈工业行业近期发展导向〉的通知》; 国家发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1.2.2任务依据 1.2.3技术依据 1.2.4技术资料 1.2.5项目 (1)《**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 (2)《**县城乡总体规划》(2009-2030); (3)《**经济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4)***工业经济研究院《**县“十二五”工业发展规划》。 1.3 评价等级与评价范围 1..1 评价等级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 Pi=(Ci/C0i)×100% 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浓度,mg/m3;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mg/m3。 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见表1-1,环境空气评价等级结果见表1-2。 表1-1 环境空气评价工作等级判据 评价工作等级 评价工作分级判据 一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DAC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