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修改版).doc
                    大学语文各课练习题及答案
《寡人之于国也》练习题
1、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1)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说明了行王道的初步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2、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无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这段话主要论述了什么问题?
答案:行王道的根本措施。
(2)这段文字采用了什么论证方式?
答案:归纳法。
(3)这段文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效果如何?
答案:用了排比句式,增强文章的气势。
3、阅读《寡人之于国也》的段落,回答问题。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1)“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答案:对比
(2)“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这两句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答案:反映了贫富悬殊、尖锐阶级对立的现实。同时也揭露了统治者不顾百姓的死活。
(3)找出这段文字的喻体和被喻体。
答案:喻体: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本体(被喻体):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4)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说理的论证方法是(  )
A.演绎论证
B.归纳论证
C.对比论证
D.类比论证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论证方法分为演绎法、归纳法、比较法三种,其中比较法又分为对比法和类比法。归纳是从个别性的前提推论出一般性结论的方法,先摆事实,后求结论,这是从个别到一般,寻求事物普遍特征的认识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的前提推论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先假说,后求证,这是从一般到个别,推论和判断个别事例的认识方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
4、阅读《寡人之于国也》中的一段文字: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请回答:
A.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答案:比喻、设问。
B.这段话是谁所问?他为什么要以“战喻”?
答案:孟子所问。因为“王好战”所以就“请以战喻”。
C.这段话中“以五十步笑百步”作喻有何作用?
答案:这里用“以五十步笑百步”作比喻,是为了说明梁惠王的治国方法与邻国没有什么本质差别,只是或多或少罢了。
《秋水》练习题
1、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
(1)河伯为什么会“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2)描写河水和大海两种景象,是为了说明什么道理?
(3)从本段中引申出一个怎样的成语?
(4)这段话中“美”的具体含义是什么?
答案:
(1)由于河伯看到大海的无边无际,意识到自己的渺小。
(2)说明的道理:宇宙无限而人的认识有限,永远不能骄傲自满,必须不断上进。
(3)望洋兴叹。
(4)“美”主要指“水大”。
2、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什么叫“曲士”?
(3)这段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这段话用了何种性质的论据?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案:
(1)人的认识要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因而是十分有限的。
(2)乡曲之士,指见识浅陋的人。
(3)比喻和排比。
(4)事实论据,类比论证方法。
3、阅读《秋水》的段落,回答问题。
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壘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毫末之在于马体乎?
(1)这段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2)这段文字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3)从这段文字看,庄子的散文在运用比喻的时候有什么显著的特点?
答案:
(1)说明在无限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基于隐私保护的社会性别劳动分工信息共享底层协议与算法实现.pdf VIP
 - 根据多波束水深数据估算人工鱼礁空方量的方法.pdf VIP
 - 如何理解“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永远没有休止符”?我们应如何加强作风建设? (3) .doc VIP
 - 2025年咨询工程师环保项目现金流量表的编制与环境效益量化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VIP
 - 联通华盛终端连锁化运营项目-销售管理培训.pdf VIP
 - 临时用电验收要点:国标GB50194-2014.pdf VIP
 - 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编制技术导则.pdf
 - 2025至2030中国铝合金压铸件行业投资策略及应用需求潜力研究报告.docx VIP
 - 医院重大事件请示报告制度.docx VIP
 - 金风25MW机组运行维护手册.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