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的设计.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初中数学课堂问题链的设计 摘要问题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一堂课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数学解决、情感态度等,按照一定逻辑结构,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将教学内容设计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锻炼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课堂教学设计方式. 问题链的设计应找准知识传授支撑点, 问题链的设计应分解知识学习的疑难点,问题链的设计应明晰知识的模糊点 ,问题链的设计应优化知识的零散点.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 问题链 设计 1.问题链是什么. 在新的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是师生的情感和数学知识构建的共同体.把数学知识与人构建成一个共同体,让师生在课堂中思维能发生碰撞,创造思维的火花,离不开教师的导.教师的导主要体现在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渐进式、全方位的设问、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化、 提高教学效率. 问题链,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将一堂课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数学解决、情感态度等,按照一定逻辑结构精心设计一组问题,构成问题系列,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形成以问题为纽带,以知识形成、发展和锻炼学生思维过程为主线,师生合作互动为基本形式的一种教学设计,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为有效的一种方式.学起源于思,思源于疑,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迷局、揭矛盾、就会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欲求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 2.为什么要设计问题链. 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部分教师的课堂提问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提问随意,想到什么提问什么,有的过于简单,把学生当成什么都不懂;有的提问过多,不分主次,学生找不到核心问题;师问生答,使学生处在应付状态.这样的教学不能调动学生的思维,无法引发学生的思考,无法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思维的碰撞,更无从感悟数学的思维美、情趣美、简洁美. 数学是一门发展学生思维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质疑求异精神是当今改革学课堂教学模式的一个切入点.恰如其分的提问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开启学生心灵、诱发学生思考,开发学生智能、调节学生思维节奏,更利于与学生进行情感的双向交流.通过连续性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回忆、对比、分析、综合和概括,达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问题链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理解和运用. 3.怎样设计数学课堂上的问题链. 3.1 问题链的设计应找准知识传授的支撑点.课堂教学要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问题链的设计要注意适度性,即要考虑难度、有效度和思考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都能学到数学知识,跳一跳,就摘到桃子.并能带着高涨的、激动的、愉悦的心情投入学习,对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并掌握所学的数学知识,使数学的学习更加有效.如《积的乘方》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问题1 计算:如果把变为,即你是怎样得到的?这个结果还能化简吗? 问题2 计算:的结果,你有哪些方法? 问题3 计算:与,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三个知识点在学生的认知角度基础上,层层递进展开.在复习旧知的基础上,把变为,就把同底数幂的乘方转化为积的乘方,使新知识渗透,不留痕迹.当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后,再计算,学生可以把底数为和两部分,即;或者把底数为和两部分.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推广公式是以为知识的支撑点.而问题计算与,则是通过计算,让学生发现这个式子可以逆用.采用计算,不仅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渗透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更主要的是让学生参与了知识的探索过程.?3.2 问题链的设计应分解知识学习的疑难点. 通过问题链针对性设计,使学生体验疑难点,深入思考,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不断产生,突破疑难点带来的数学学习上出现的瓶颈,从而掌握数学的内涵和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使课堂成为学习的乐园.《积的乘方》,当引导学生得到把等式的左右两边交换位置,即仍然成立后,让学生完成以下的练习: 计算:(1); (2) ; (3) . 这三个练习题,第一个直接应用,满足稍差的学生的需求;第二个,需要稍作变化;第三个题解法很多,根据学生的思维层次,学生将会选择不同的方法.事实上,在课堂上,我获得学生带给我的巨大惊喜.以下是学生的三种解法. 生1:. 生2:. 生3: . 其中,第一种和第二种解法,是教师在设计问题时想到的,而第三种解法,是学生在课堂上展示的教师预料之外的.因为问题设计的层次性,让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极大的释放,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前两种解法,都是直接利用,只要把指数变成相同就可以直接利用了而第三种解法,是逆利用了,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