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的越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媒体的越位? 熟悉足球的同学都知道“越位”这一足球场上的专有名词——在足球比赛中,当进攻队员较球更接近于对方球门线时(特殊情况除外),即为处于越位位置传媒与司法是社会秩序的推动者,传媒通过舆论来评判是非、扬善贬恶;司法通过法律来解决纠纷,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追求社会公平正义是两者共同的价值取向 “媒体审判”新闻传媒已沦为当事人炒作的工具,通过媒体舆论去影响案件的进程和结果新闻媒体是否应该介入司法活动以及介入的范围和程度应该受到更多的限制李昌奎,云南省巧家县茂租乡鹦哥村村民,2009年5月16日下午1点在王廷金(王家飞父亲)门口遇到王家飞(18岁)及其弟王家红(3岁),李昌奎以两家的纠纷同王家飞发生争吵抓打,抓打过程中李昌奎将王家飞裤裆撕烂,并在王家厨房门口将王掐晕后实施强奸。王家飞在遭到李昌奎的强暴后被其使用锄头敲打致死,并随后被拖至内屋,懵然不懂年仅三岁的王家红被李昌奎倒提摔死在铁门门口,并随后将姐弟二人用绳子把脖子勒紧,李昌奎在制造血案之后逃离现场。经鉴定王王家红均系颅内损伤伴机械性窒息死亡。李昌奎在2009年5月20日在出逃4天后逃至四川省普格县时向城南派出所投案自首,被采取刑事拘留措施,同年6月3日被批准逮捕关押在巧家县看守所。2010年7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5.16”案强奸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李昌奎犯罪手段特别凶残、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其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犯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5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并处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民事赔偿家属损失3万元。2011年3月4日,二审结果为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李昌奎死刑,缓期二年执行。2011年8月22日,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案再审在云南昭通市进行。云南省高院再审判处李昌奎死刑。 一字之差的两份判决书   2010年7月15日云南省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5.16”案强奸杀人案犯罪嫌疑人李昌奎犯罪手段特别凶残、情节特别恶劣、后果特别严重,其罪行极其严重,社会危害极大,应依法严惩。虽李昌奎有自首情节,但不足以对其从轻处罚,犯故意杀人罪判处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强奸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赔偿家属王廷礼、陈礼金经济损失3万元。   2011年3月4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原判中认定事实清楚,定罪准确,审判程序合法,但量刑失重。李昌奎在犯案后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并如实供述犯罪事实,其具有自首情节,认罪、悔罪态度好、积极赔偿受害人家属经济损失。以故意杀人罪、强奸罪判处李昌奎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终审判决。    两份不同判决书,一字之差的“免死牌”,死缓的终审判决结果,顿时在家属之间引起轩然大波,目前受害人家属已经向相关部门正式提出不服判决,向法院申诉,要求启动审判监督程序,撤销终审判决,依法再审判处执行李昌奎死刑的申请。   2011年8月22日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昭通市开庭,对李昌奎故意杀人、强奸一案依照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并当庭宣判:撤销原二审死缓判决,改判李昌奎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依法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针对“李昌奎案”,此前舆论曾一直倾向于将之与“药家鑫案”做比较,质问“药家鑫死了,李昌奎凭啥活着”日前,在舆论的推动下,云南省高院已对李昌奎案启动再审。这意味着,云南高院事实上已承认,此前对李昌奎案的二审死缓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类似李昌奎案、赛锐案这样打着“现代司法理念”、“少杀慎杀”漂亮旗号,但实际被证明“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的“标杆”式判决,“佘祥林”和“杜培武”这样的堪比窦娥的冤案,也暴露出我过法制上的诸多漏洞,但是也有人认为李昌奎案应该坚持二审“死刑缓期执行”的判决,在舆论的推动下,才会出现这个案子的峰回路转后的又路转,逗了一大圈也还是原地——死刑,从另外一个角度看这是否是舆论越位,引起民愤给予司法太多的压力,干扰了司法独立??? 被告人张金柱系公安人员, 1997年8月24日晚喝酒后驾车撞倒两个人,其中一人当场死亡,另一人被卡在汽车底部拖出三里之遥,其犯罪行为十分恶劣,犯罪后满不在乎的态度又实在令人憎恶。针对这一案件,在法院尚未完全认清案件事实的情况下,新闻媒体在起诉前和审理中作了广泛报道,连被卡在车底拖走的被害人拍打车门,被告人在车上肯定应该知道车下有人的情节都做了认定l,新闻媒体即围绕此事作了声势浩大的宣传,将其定性为“知法犯法、道德沦丧”进行强烈谴责,逐步诱导形成“不杀当事人张金柱不足以平民愤”的舆论导向,令法院最终不得不对张金柱作出死刑判决。 “我是栽在了记者的手上。”张金柱被执行死刑前的哀叹,长久地回荡在这起案件的上空。著名媒体评论员笑蜀有这么一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