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工智能--绪论.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整体安排 总学时数:18*2=36学时 上机学时:8*2=16学时 学习对象:计算数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等专业硕士研究生 重点学习内容: 1) 对人工智能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学习; 2) 初步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程序语言实现技术; 3) 了解人工智能的几种应用; 4) 了解计算智能中的几种新兴的人工智能方法、技术; 5) 了解人工智能的哲学意义下的问题的讨论。 学习的方法: 熟悉人工智能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了解和熟悉人工智能当前的主要研究热点及其发展方向 自主查询相关研究领域的技术文献,并写出综合性综述。最后通过讨论与讲解的形式对收集、整理和消化的文献知识进行课堂交流。 进行几项综合性的运用人工智能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际训练 具体安排:基础理论与方法的学习,应用的学习,程序设计语言的学习,计算智能方法的学习,哲学讨论。 推荐参考书 《人工智能》,陆汝钤,上、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人工智能》,Nils J.Nilsson,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0月 《人工智能》,戴汝为,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年 《人工智能极其应用》(第三版 研究生用书),蔡自兴,徐光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第二版),蔡自兴,徐光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5月 《计算智能》,曾黄麟,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6月 《造物的困惑—人工智能和人造生命》,陈建华,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年10月 《演化程序—遗传算法和数据编码的结合》,[美] Z.米凯利维茨,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年 《王者之路----机器证明及其应用》,吴文俊 主编,张景中,刘卓军 副主编,北京: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12月 《神经网络导论》,胡守仁 等 编著,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93年10月 引言 0-1 代序(吴文俊) 题目:“计算机时代的脑力劳动机械化与科学技术现代化” 对人工智能的主要观点: 第一次工业革命导致了人类手的贬值(机械代替人手劳动); 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导致人脑的贬值(电子计算机设备替代人脑部分劳动!)。 结果:“脑力劳动机械化” (P6-8) 数学家在脑力劳动机械化进程中的优势及其根本原因。 1) 国外: 在计算机的发明与发展过程中J. von Neumann(冯.诺依曼),A. Turing(阿兰.图灵),K. Goedel(歌德尔),R.Descartes(笛卡尔),L.Lebniz(莱布尼兹)等数学家起了非常重要的特殊作用。 在脑力劳动机械化发展进程中也是如此,如: J. Napier(1557-1617):发明对数(1614) R.Descartes(1596-1650):《几何学》(1637)引入坐标法 B.Pascal(1623-1662):设计出加法器(1642) L.Lebniz(1646-1716):设计出乘法器(1672) G.Boole(1815-1864):建立了Bool代数系统 Hilbert(1862-1943):数理逻辑的建立 K.Geode(1906-1978):形式系统的不完全定理的证明 A. Tarski(1901-1983):1950证明了初等代数与几何证明是逻辑可判定的(可机械化的) K. Appel/W.Haken:四色定理的证明 王浩(1921-1995):证明了Whitehead-Russell《数学原理》的几百个命题 国内: 吴文俊为代表(吴法) 张景中(初等几何证明过程的可视化,面向学科的智能知识平台) 杨路(不等式的可读证明) 陆汝钤 戴汝为 0-2 人工智能课程的特点、内容布局 特点 前沿交叉性学科。 内容布局 概述 传统人工智能方法、理论、技术(第2-3章) 人工智能语言(补充) 计算智能(第4章) AI的各种应用介绍(第5-11章) 争论与哲学问题讨论等问题(第12章) 0-3 授课方法 基本理论知识与技能技术介绍 人工智能程序设计与实践环节 新兴的前沿学科内容的介绍 第一部分 绪论 1-1 人工智能的定义(迄今无统一的定义) (Study of the capacity of machines to simulate intelligent human behavior.) 人工智能:意指人类的各种脑力劳动或智能行为,如判断、推理、证明、识别、感知、理解、通信、设计、思考、规划、学习、问题求解等思维活动,可用某种智能化的机器来予以人工的实现。 共同认识部分 机器能执行人类活动中的某种任务时,即认为具有人类智能。 如下棋、解题、讨论问题、猜谜语、自动驾驶、机器人踢足球、海底电缆铺设与维修、计算机辅助设计、定理自动证明、自动控制等能力。 各种认识的差异 符号主义学派(Symbolism):以物理符号

文档评论(0)

ffp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