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瓶颈阶段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后瓶颈阶段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 ——以《百家讲坛》为例 李 永 凤 (内蒙古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摘 要:在以《百家讲坛》为代表的电视讲坛节目遭遇收视瓶颈之际,本文以理性的视角来论述后瓶颈时代电视讲坛节目的创作要点。科学性是电视讲坛节目的灵魂,也是其创作应坚守的基本原则。影像化是电视讲坛节目的翅膀,实现了学术知识具象化的电视表达。故事化是电视讲坛节目赢得受众的叙事策略和基础卖点。品牌化是电视讲坛节目长效发展的目标和归宿。 关键词:科学性 影像化 故事化 品牌化 新千年来,电视讲坛节目《百家讲坛》从濒死边缘绝境逢生,带动了中国学术讲坛类节目的遍地开花,引领了“后讲坛时代”的诸侯纷争。盛极而衰,《百家讲坛》虽然红极一时,却无法保持收视率的飙升之势,收视率增长遭遇瓶颈,一如曾经万人空巷的“春晚”。市场机制引入传媒产业领域,电视栏目也如同商品一样,具有了导入期、生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的市场生命循环。那么,电视讲坛节目正处于生命的哪一个阶段呢?作者认为,电视讲坛节目正处于生长期和成熟期的过渡阶段,大浪淘沙之后,《百家讲坛》洗尽铅华,坚守学术讲坛节目的使命与特质,向拥有固定受众群和相对稳定的收视率的常态回归。收视率的回落看似“倒退”,实则是栏目走入正轨的标志。《百家讲坛》走出了由于观众追逐时尚的非理性收视带来了收视率虚高,正是这种“收视泡沫”屏蔽了《百家讲坛》的种种弊端,最终造成观众的“审美疲劳”。那么,经历“十年之痒”的《百家讲坛》到底该坚守什么呢?遭遇收视瓶颈的电视讲坛节目的出路又在哪里呢? 一、科学性——电视讲坛节目的灵魂 美国著名传播学者威尔伯拉斯维尔说过:“电视的出现让大众媒介占有我们醒着的时间的三分之一,不仅改变我们的闲暇时间的使用,也改变了对媒介的使用。”[1](153) 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也是知识的时代,知识与媒介的结合是新世纪的必然发展趋势。可以说,电视讲坛僭越了传统的“学术场”,改变了现实世界知识领域的的分布状况。学者们皓首穷经后的学术成果,不再是狭窄的学术圈内的专家学者把玩的精神游戏,而是成为广泛传播的公共文化。 由于电视媒介的广泛渗透力,电视讲坛节目已不仅仅是公共文化的传播平台,更是公众理解知识的渠道。知识的科学性无疑就成为电视讲坛节目创作的核心要素之一,只有保证知识的科学性,电视讲坛节目才能长盛不衰。知识错误是电视讲坛节目最大的败笔,对其节目的品牌度和信任度来说是颠覆性的诋毁。电视讲坛节目可以改变学术知识的解读模式,以通俗化的方式来解读艰深晦涩的学术知识,以故事化的手法来诠释历史。但是,无论表现手法如何突破,学术知识的科学性都应该始终坚守。否则,以电视媒介的广泛传播力和渗透力,其后果不堪设想。西方媒介通过负载文化信息的影视产品而进行的文化传播,使世界迅速实现一体化。然而现实世界的一体化格局是以西方发达国家“马首是瞻”,电视讲坛节目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普及化传播,本是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良好机遇。倘若误读文化,那将是对学术的毁灭性打击。尽管“‘十博士’联合发文抵制于丹”和“阎崇年挨打事件”原因复杂,但从中仍能看出科学性对于电视讲台节目的重要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电视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正如美国著名传播学家施拉姆说:“所有的电视都是教育的电视,惟一的差别是它在教什么。”[2](133)能够辨别学术真伪的受众毕竟只是少数,多数受众对于电视讲坛节目中的“伪科学”笃信不移。群体误导的结果是媒介不再是社会遗产传承的载体,而沦为颠覆学术科学的媒介暴力。所以,科学性是电视讲坛的灵魂,科学性的把握是电视讲坛节目创作的重中之重。 二、影像化——电视讲坛节目的翅膀 尽管电视讲坛节目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而是调用所有的电视表现手段来实现其公众理解科学的终极目标。但是,电视讲坛节目终究无法摆脱学术知识抽象性和枯燥性的桎梏。2001年创办的《百家讲坛》曾经一度走到了末位淘汰的边缘,原因不在于学术和知识,而在于形式和方法。形式变革——影像化处理,为电视讲坛节目插上了理想的翅膀,原本举步维艰的局面,转瞬间就变成一飞冲天。 影像化手段使知识由抽象到具象,由枯燥到生动,完成的不仅仅是节目形式的转型,更重要的是观众注意力的关注程度。公众渴望知识,但无法抑制内心浮躁和现实压力带来的疲惫、抵触乃至消极拒绝。电视讲坛节目要想深入受众,首先就要突破禁闭公众求知欲望的藩篱,适应消费时代的受众接受心理。让知识形象,让知识生动,让知识有趣。让观众身心放松,让观众享受知识,让观众理解知识。从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的节目标识语从“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再到“这里是学术的殿堂,这里是思想的盛宴”、“学术一样让你听懂”中可见一斑。 电视媒介长于影像。以电视媒介自身之形象直观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