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鸡冠壶形制与使用功能分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辽代鸡冠壶形制与使用功能分析   摘 要:作为辽代最具民族特征和时代特性的器物――鸡冠壶,不但在质地、型制及使用功能等方面,反映出契丹族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情趣。而且从鸡冠壶在质地、型制方面的演变趋势中,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通过鸡冠壶的形制、使用功能可以深入了解辽代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丧葬制度、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等。   关键词:辽代;鸡冠壶;型制;使用功能   中图分类号:K87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1-0013-03   辽代契丹人生活在我国北方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决定了契丹文化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特色,因而辽代陶瓷的研究在中国古代文明史的探讨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它不仅渗入到了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各个层面,而且人们几乎通过观察它就可以了解到社会的发展。辽代烧造的釉陶和瓷器都称为辽瓷。辽瓷还可分为广义与狭义两种,狭义的辽瓷是指契丹人使用的传统的鸡冠壶、凤首壶、鸡腿坛、辽三彩和从中原输入的青瓷、白瓷等。广义的辽瓷是指辽代辖境内契丹人、汉人、渤海人、女真人用的瓷。   辽瓷是契丹族在北方发展起来的,所以造型有很多是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器形。从其造型上观察,完全可以反映出辽代契丹民族与汉族杂居生活的面貌,因为它的形式和装饰是适应民族生活要求和文化传统而产生的。其中,鸡冠壶最具代表性,是具有时代标志性的器物,多出土于陵墓中,遗址中不多见。鸡冠壶在质地、型制方面的演变趋势中,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互影响,通过鸡冠壶的形制、使用功能可以深入了解辽代的社会经济、文化传统、丧葬制度、风俗习惯和审美情趣等。   一、鸡冠壶的定名   鸡冠壶之名自20世纪30年代由李文信先生命名,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了。它有四种名称,一称鸡冠壶,二称马镫壶,三称皮囊壶,还有一种称为马盂壶。前三种,都是鸡冠壶出土地的老百姓就其形制给予的名称。而之所以又叫鸡冠壶,是因为在有一类鸡冠壶上部漫圆形的顶上有突出尖峰,下有一孔,宛如雄鸡冠状,故称为鸡冠壶。还有一种鸡冠壶,上部平顶、双孔,中间有一个缺口,如垛口,下方为长方形,平底,很像马镫马,因而又得名了马镫壶的名称。我们认为,“鸡冠壶”或“镫壶”这两个称谓都有一定的片面性。从类型学的角度来说,大体可将各型式的鸡冠壶分为两个系列。其一是单孔式和双孔式的,这两种型式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带有孔系,很明显它们应属于同一类同一个发展序列,因其常常带有鸡冠状装饰,故可称为鸡冠壶”。其二是矮身横梁式、扁身环梁式和圆身提梁式的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有一个提梁,显然它们应同属于另一种类型,另一个演变序列,对这一类型的壶则称为“马橙壶”似乎更恰当些。鉴于这种壶不论哪种类型,何种型式,都与游牧民族的皮囊容器有着不解之缘,而且或多或少地都保留着皮囊容器的某些痕迹,如果要统一称谓的话,那么统称为皮囊壶”可能更为贴切。但考虑到学术界多习惯上称为“鸡冠壶”,所以为避免造成混乱,我们还是称作“鸡冠壶”。鸡冠壶是由模仿契丹族传统使用的各种皮袋壶容器而来的,但这并非偶然,而与契丹人的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它的命名充分体现了文物定名形象、准确的原则,更加有利于人们了解契丹民族的历史及契丹人的生活习俗。   二、鸡冠壶的质地   鸡冠壶的质地,当然以瓷质为主,但是也发现了另外四种,分别为陶制质、树皮、木质与金属的,木质和金属的会有少量流行。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各式釉陶(含三彩器)或瓷质鸡冠壶,这是辽代鸡冠壶的主流。   第一种质地是陶质的,灰色素陶质地的鸡冠壶在内蒙古赤峰市和通辽市境内的辽代遗存中常有发现,其中见于正式报道的有喀喇沁旗娄子店乡上烧锅辽墓和通辽余粮堡辽墓出土品[1]。   第二种质地是树皮的,桦树皮鸡冠壶见于内蒙古察右后旗红格尔图和乌兰哈达辽墓资料[2]。   第三种质地是木质的,木质鸡冠壶出土于哲里木盟奈曼旗青龙山镇斯布格图北庙山南坡上1985年发现的陈国公主驸马合葬墓[3],墓主葬于开泰七年,该墓出土的鸡冠壶,是用硬木挖削成两个半边,然后粘在一起,发现时仅存半边,上有一孔,呈马鞍形,平底,外经打磨,涂油,相当光泽,高29.2厘米。   第四种质地是金银质的,金银质地鸡冠壶发现于内蒙古赤峰市松山区城子乡的古代窖藏[4],高26.3厘米,此类鸡冠壶应该多为契丹贵族所使用的,非一般契丹人所能用。   三、鸡冠壶的型制演变   (一)出土情况   目前考古发现的辽瓷中,鸡冠壶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李艳阳曾经分析过在辽代早期四座纪年墓葬出土的瓷器,在出土的九十余件完整瓷器中,其中的鸡冠壶就有十七件之多,由此可见其数量之多,器类之重要。   就出土发现的具体情况而言,其分布范围和流行区域,主要在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和河北北部一带的契丹本土地区,这是鸡冠壶集中出

文档评论(0)

jingpinwed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