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5课《巩乃斯的马》教案
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重点字词,背诵课文第 14自然段。
2. 引导学生通过默读课文理顺行文脉络,培养学生读懂篇幅较长的散文的能力。
3. 体会文中“龙马精神”的内涵,分析作者偏爱巩乃斯马的原因,培养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积累精彩段落,体会“龙马精神”的内涵。
教学难点
体会人在特殊时代背景(“文革”)下的特殊情感m]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鲁迅曾以牛来自比,任弼时也曾自喻为骆驼,你能猜猜鲁迅以牛自比、任弼时以骆驼自喻的用意吗?激励自己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地为人民做事;要有为革命事业奋斗不息的奉献精神。我们一定都感慨于这样伟大的精神,可是当代作家周涛却有点替他们惋惜,并说他们一定是没有见过真正的马。为什么他会有这样的观点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他的散文《巩乃斯的马》,找寻其中的答案。
二、作家作品介绍。
交流查找到的关于周涛的资料。(详见《教师用书》“相关资料”部分。)重点落在周涛散文的风格上。
三、阅读课文。
默读课文,理清行文脉络。
四、指定学生划分层次并概括大意。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以牛、骆驼、驴等动物引出马及巩乃斯的马,表明作者对马的偏爱。
第二部分(第4—16自然段),回忆“文革”期间自己与马的接触和与马的深厚情谊。
第三部分(第17—21自然段),升华主旨,解释“龙马精神”的可贵。
五、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 本文写的是巩乃斯的马,开篇为什么写到牛、骆驼和驴?这是什么写法?
作者开篇说自己对不爱马的人怀有一点偏见,并列举了牛、骆驼、驴等动物,意在表明这些动物的特性和模样,都清清楚楚地写着人类对动物的征服,生命对强者的屈服。与马的人类朋友的形象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更加衬托出马的美好形象,以及作者对马的喜爱之情。
2. 第 3 自然段中写“卧在盐车之下哀哀嘶鸣的骏马”和
“诗人臧克家笔下的‘老马’”,你是否查找到了相关的资料?第一处是《战国策》中的“骥伏盐车”;第二处是指臧克家的诗《老马》。
3. 作者说受人欺凌的马也是可悲的,但它们的可悲不同于其他动物,“那可悲里含有一种不公”,矮种马“样子有些滑稽”。品味这样的句子,有何言外之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不公”言外之意是这是人类强加于马的,不是马本身的过错,错在人类;“滑稽”言外之意是马就应该长得高大。这些句子都表现了作者对马具有明显的偏爱。
4. 读第3自然段,你认为文中哪一个词高度体现了作者对马的偏爱?
“尤物”,即特别出众的人或物。作者认为马是天地之间特别出众的生灵,是对它的偏爱。
六、布置作业
1.“马作为茫茫天地之间的一种尤物,便呈现了它的全部魅力。”浏览课文第二部分,说说其中哪个场景最能令你感受到马的魅力。就相应内容仔细阅读,将读书所想写在书边空白处。
2. 整理字词。
一、验收作业。
听考字词并检查书边笔记。
二、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1. 课文第二部分中哪个场景最能令你感受到马的魅力?将这部分内容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并为这部分起一个小标题。小标题不必求统一答案,言简意赅即可。如:纵马狂奔、马的社会结构、雨中马群等。
2. 齐读纵马狂奔部分。教师可有针对性地点评,如“奔驰、起伏、跳跃和喘息”一句应读出四个词语表达的意思,“开朗、舒展。压抑消失,豪兴顿起”一句读出每个词饱含的情感。
3. 思考:雪夜纵马狂奔的景象为什么令作者记忆犹新
作者曾表达自己对骑马的感受:“骑在奔跑的马背上是一件极其快意的事,随着别的生物运动,需要配合。蹄声越来越急促,马的背部越来越有力,耸动、收缩、颠弹,它像一股发动起来的狂风,因你而发动,但并不完全由你操纵,因为它也是活的,有些时候由它的判断而忽然决定行动。你在这股狂风之上,既快乐又担着一点风险,所以骑马有一种刺激。”文中提到:“文革”中接受“再教育”期间,精神上的压抑可能摧毁作者的信念。参看课下注释不难了解到,1970 年的周涛仅有二十几岁,正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的时候,却被“文革”不正常的政治气候压得不能忍受。这样的情况下能够纵马感受自由的亲切,当然令作者难以忘怀。
4. 除了这一份“自由”,马还让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还感受到了马的丰富的情感,它们有着“温柔的眼睛”,传递心中的“怜悯”“抱怨”和“诧异”,这种精神与情感的交流是当时人与人互相警惕的时代所体会不到的,人类社会生活中所严重缺失的东西却从马那里得到了。
5.第7自然段结尾说:“觉得好像不是走在冬夜的雪原上。”像是走在什么地方呢?
像是走在温暖的春日,也像是走在梦境之中。骑马的经历确实令作者暂时忘却了现实的残酷,得到了短暂的精神解脱。
6. 作者为什么喜欢看在夏牧场上游移的一群马?
因为它们散乱而有秩序。它们有相对自由的空间,又不乏科学组织结构和优秀的领袖。
7. 这群马的出现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精品】苏教版小学音乐第04册全册教案.doc
- 【精品】苏教版选修《诲人不倦》教学设计.doc
- 【精品】苏教版语文八上《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学案.doc
- 【精品】苏教九下《江村小景》教案7篇.doc
- 【精品】苏科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全册教案-第七章.doc
- 【精品】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1《物质的三态 温度的测量》教案7.doc
- 【精品】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3《熔化和凝固》教案10.doc
- 【精品】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5《水循环》教案9.doc
- 【精品】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2.5《水循环》教案10.doc
- 【精品】苏科版初中物理八上4.3《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教案3.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