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 感悟 建模.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操作 感悟 建模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体目标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这里第一次把“双基”目标拓展为“四基”目标。而纵观整个小学阶段的数学教学,几乎所有的数学思想都能在这一阶段找到“原型”。尤其是各册教材中“数学广角”的教学,是渗透数学思想和帮助学生积累基本活动经验的最好时机。但是否进行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就能渗透数学思想和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呢?答案是否定的。下面,就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中的“数学广角——找次品”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和感想。   【第一次试教】   一、初步感知   出示例题: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说明:那个较轻一点的我们称之为“次品” 。讨论方法得出:可以用天平把它找出来。)   师:至少称几次,一定能找出来?请你先思考,再用图和文字把你的想法表示出来。(生思考,绘图)   生1:至少用2次一定能找出来。(师板书)   ■   师:和他的想法一样的同学请举手。(全班45人,有11人举手)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我也是2次,不过想法和他不一样。(师板书)   ■   师:真不错!和他一样的有哪些同学?(有4人举手,多数学生比较茫然)   二、操作、拓展   出示例题:在9个零件里有1个是次品(次品轻一些),用天平称,至少称几次就一定能找出次品来?   师:请你根据刚才的学习先想一想,至少需要几次一定能找出次品来,再画图说明。   生1:我先分成4份,结果是3次。(师板书)   ■   生2:我也是称3次,但分的方法不一样。(师板书)   ■   生3(急急地):我只要用2次就行了!   (其他学生都惊奇地看着他)   生3:我把9个零件也分成3份,每份是3个……   ■   (有些学生还有其他方法,略)   三、归纳、总结   师:刚才我们从9个零件中,要找出1个次品,方法有很多。其中称的次数最少的方法是2次。请你仔细观察这些方法,想一想,怎样称可以使称的次数尽可能少?   生(由于时间关系,主要在教师的讲解下得到):分成3份,能平均分的要平均分;如果不能平均分,尽可能使每份个数接近,其中2份相同,另1份与这2份差1个。这样分,可以使称的次数尽可能少。   四、作业   题目:有13个零件,其中有1个较轻,至少称几次,可以把这个零件找出来。   同样是3次,但学生采用的方法还是不一样,主要方法如下:   4个4个称:   ■   5个5个称:   ■   6个6个称:   ■   另外,有的学生用4次,甚至5次,还有较多的学生不会做。   反思:“找次品”是一堂典型的渗透优化思想的课,教学时教师不遗余力,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优化”思想。可仔细想一想,发现只是一厢情愿。试想,当学生第一次接触到这一内容,他们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至少用几次”上,讨论、操作、画图,忙得不亦乐乎,最后得出结论的却是少数学生,而能够说出方法的,少之又少了。由于时间消耗过多,在临近下课的比较环节,学生基本上都处于被动状态,教师不得不把找的方法告诉学生。在作业中,他们原来怎么想的,还是怎么做。如上述课例的作业中,在13个零件中找一个较轻的次品,都是用3次,却是不同的分法、找法,体现不出“优化”在哪里,学生认为教师告诉他们的方法也是没用的。显然,第一次试教是失败的。学生在课前与课后没有任何“质”的变化,在找次品的方法上都存在问题,这样还谈什么数学思想的渗透与基本经验的积累呢?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结果?   一、对教材的解读不到位   教师要准确解读教材,必须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1.什么是“找次品”?   我曾调查过一些数学教师是否对本堂课的教学内容熟知,结果绝大多数教师并不清楚。在这样的前提下,只根据教材“照本宣科”,必将会导致教学的失败。“找次品”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操作,使他们感悟到:把被测物品3等分,每次用天平测其中的2份;当不能3等分时,让其中的2份数量相同,另1份与这2份的数量相差1,用天平测数量相同的2份。这样测,才能使找到次品所用的次数最少。这里主要渗透的是“优化”的数学思想。   2.怎样用天平“找次品”?   在教学“找次品”时,教师往往追求结论而忽视了对天平特征的分析。为什么在找次品时,要把被测物品进行三等分?这是由测量工具——天平决定的。天平有两个托盘,都可以放物品,共可放两份,另外,旁边还可以有一份。这样测量时,如果平衡,则两个托盘中的两份都被排除;如果不平衡,则没有次品托盘中的一份和旁边的一份被排除。在上述案例中,由于教师从没想过这个问题,也就缺乏了引导学生对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