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 合时 合情.doc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合理 合时 合情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教学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本文拟结合教学实例,透视当前低年级数学课堂中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探寻应对措施。   一、课堂扫描,现状堪忧   (一)操作材料不合理,影响知识落实   大多数的小学数学学具操作往往是为操作而操作,为追求新颖、表面的热闹而使用学具,致使教学时间消耗,学生兴趣低落,能力得不到提高。   【案例1】在一度试教“认识100以内的数”时,教师让学生拿出小棒,学生却在下面窃窃私语:怎么又是小棒,没劲!这样的感叹顿时此起彼伏,课堂上弥漫着一股懒洋洋的味道。二度教学时教师一共选择了四样学具:小棒、计数器、铅笔、还有男孩最喜欢的弹珠,真是琳琅满目啊。结果,一节课下来,老师愣了,老师讲老师的,学生玩自己的,更不用谈数学思考了。   一度试教时由于曾经多次操作过小棒,学生已对它失去兴趣。而二度教学时提供了四样不同的学具,一年级的小朋友连玩都来不及了,哪还有心思在数学学习上呢?   (二)操作目的不明确,偏离教学目标   操作切忌目标不明盲目动手,很多学生在操作时由于不清楚操作意向,动手时往往无从下手,影响操作目标的达成。   【案例2】在“9加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说出有哪些“9加几”的题目,然后发布口令:请大家挑一题,用小棒去摆摆看怎么算9加几。面对黑板上的近10道题目,学生各摆各的,吱吱喳喳好长一段时间后,汇报时没有出现一例“凑十法”。教师不禁哑然,无奈自己摆了个“凑十法”让学生看,学生体验不深,致使课堂效率低下。   由于学生没有明确操作的要求,没有领会要领,没有明确的操作思维指向,因此未能达成教师预期的目标。   (三)操作方式不妥当,偏离学生兴趣   数学的抽象性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不能合理使用学具,数学教学的直观性也就大打折扣,知识难以理解,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案例3】一位老师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由于课前设计欠缺,节奏拖沓,重难点不落实,上课30分钟后学生疲态尽显,这位老师才让学生做练习,在练习纸上的图形中选一选,哪一个图形是四分之一。   只有把握好学生学具操作的起点,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此时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哪里还谈得上什么效果。   (四)操作时机不合时,影响课堂效率   平时我们看到老师在课前辛辛苦苦准备学具,在课堂活动中也看到与动手操作有关的热闹场面,可效果并不都理想,这主要是老师操作学具的时机把握不当。   【案例4】在教学“认识米”一课时,课前教师让全班学生都带了学具软的“米尺”,课堂上,教师从复习“厘米”到引出“米”、再到认识1米=100厘米时一直都没用到学具 “米尺”,直到在练习中让学生填上合适的单位“米”或“厘米”,结果大部分学生都只填“厘米”,这时教师才恍然大悟,于是赶紧让学生在米尺上找1厘米、10厘米、100厘米,告诉学生这就是1米,然后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让学生去纠正填错的单位。   把握学具操作的时机就是要把握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时机。并不是任何时候、任何教学内容都适合动手操作。就因为教师认为过早用米尺不好收场,这节课可以说是无效的。   (五)操作评价不合情,削弱学习动力   有些学具操作活动只是摆花架子,学生完成操作活动后,教师就草草了事,根本没有展示学生成果,更别谈给予适当的评价了。   【案例5】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怎样付“1元”,学生有多种不同的拿法,学生边说边展示拿法,语言表达流畅精准,操作快速准确,教师却没有一句激励评价。   在展示结果的时候,教师未能及时给予评价,致使学生无法正确理解操作目的,同时教师无法得知下面学生操作是否合理正确,以致操作不正确的学生未能得到纠正。   以上种种现象不一而足,提升学具操作有效性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呢?在此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二、探寻对策,画龙点睛   (一)规范操作模式,合理选材   小学生各种能力较弱,在教学过程中,即使进行一次相对简单的学具操作,也会让他们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花费较多的时间,加之如果选材不当,分散或吸引不了学生注意力,就会极大影响教学的进程,而且迫使课堂中断,冲淡课堂教学氛围。   1.规范操作——无规矩不成方圆   低年级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乱、散、慢”,怎样才能让他们做到“静、齐、快”呢?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