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谒乡贤墓道,验古魅力.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拜谒乡贤墓道,体验考古魅力 清明将近思乡贤。五乡宝幢,既是秦朝鄮县的县治所在地,也是一个占尽风水优势之地,历史上多位名人亦长眠于此。《三字经》的作者、南宋礼部尚书王应麟就是其中之一。 3月19日下午,五乡中学组织高二文科实验班校级先进学习小组代表十四人,在四位文科教师的带领下,来到位于宝幢同岙村的王应麟墓道进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模拟考古实践活动。 他们首站来到了原是王应麟家庙的铁佛寺。由于明末清初之际四明内家拳的传人王征南曾隐居该寺,使得该寺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文武双全”寺庙,现已辟为四明内家拳的传承基地。该寺始建于元代,后在文革时期遭到损毁,现存建筑为1998年以后原地重建。带队的历史教师陈欢夸曾在活动之前多次踩点,他为同学们介绍了该寺最值得关注的两处古迹——元代铁佛莲花石座和一口古井,并述说了铁佛寺和王应麟、王征南的渊源。 离开铁佛寺后,大家步行前往不远处的王应麟墓道。在穿过一大片绵延的公墓地之后,被淹没在树林和荒草之中的王应麟墓道终于显现在师生们眼前。虽然没有同学们想象的那么巍峨雄伟,但如此近距离地触摸到南宋的文物,大家还是又惊又喜。听陈老师介绍完墓道的整体布局和现存石像的寓意后,大家开始根据事先的分工忙碌起来:一组同学负责丈量墓道长度和宽度,一组同学负责测量石像高度和周长,一组同学负责为现存每件文物拍照留影,一组同学负责画现场简图和记录数据……还有几位没被分到任务的同学满怀兴致的去搜寻墓冢的所在地。 在模拟考古现场,同学们不时有新奇的问题提出:“为什么文丞、武将的朝向与其他石兽的朝向不一致?”“这个石龟是干嘛用的?为什么只有半个?”“为什么这个墓道不好好修一修?”陈子羽同学发现“鄞州区文物保护单位”碑刻上写着“疑似为王应麟墓”,向历史老师质疑为什么只是“疑似”?金益辉同学还向在场的地理老师徐红请教石像的岩石种类。 在结束一个小时的现场“考古”之后,同学们意犹未尽。根据指导老师的建议,下一步他们将把此次勘察所得的数据绘制成简图,并为每一件文物建立图文档案,还将撰写《五乡镇王应麟墓道保护与开发实施建议》递交镇政府和相关部门。 “王应麟作为五乡镇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历史名人,五乡当地人和五乡中学的师生却对此知之甚少,更绝少有人知道他墓地的所在地。作为一所五乡镇内的区属高中,我们有责任把王应麟文化挖掘起来,保护起来,更要让他的教育思想在学校落地生根。”五乡中学楼力敏校长表示。下一步,该校将借助高校和王应麟学术学会研究会等平台,开发校本课程,研究王应麟思想,着力提升学校的文化品位。

文档评论(0)

sdfgr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