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历史文化向度数学教学设计.ppt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力阻挡真理发现者的暴行 毕达哥拉斯让它们永不安宁 它们瑟瑟颤抖着 绝望地闭上了眼睛 这首诗的作者据说是19世纪德国著名诗人海涅(Heinrich Heine, 1797-1856).诗中讲的是公元前6世纪毕达哥拉斯学派因发现直角三角形 三边之间的关系而欣喜若狂,宰杀了100头牛来祭祀缪斯女神.从那以后,世界上的牛都怕数学家,一旦谁发现了新的定理,牛圈里的牛便立即开始哀鸣! 那么,直角三角形的三边到底存在什么神奇的关系,导致数学家与牛结下仇恨呢?…… 以这种方式来引入新课,将深深吸引学生.数学史如何如何有用,不必停留在口头说教上. 方式一案例 ★通过介绍集合论的产生及其康托尔的生平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方式一案例 ★ 通过介绍函数概念的历史发展揭示 函数各种定义的局限性。 方式一案例 ★ 通过介绍对数概念的历史发展,让 学生明确引入对数运算的重要意义。 3. 教学反馈与发现 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 “数学期望学习单”. 方式二案例 尽管这份学习单上并没有出现任何数学家的名字,但所列四种方法分别是15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帕西沃里(L. Pacioli, 1445~1509)、卡兰奇(F. Calandri)和17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P. de Fermat, 1601~1665)和帕斯卡(B. Pascal, 1623~1662)的解法。学习单的设计者无声地将历史运用到了教学之中。 一个HPM教学案例: 关于二次幂和公式教学的探索 ---- 浙江省诸暨中学 张小明 方式二案例介绍 调查结果 ----学生对融入数学史的方法的看法 调查结果 ----学生对于数学史教育功能的看法 小结 ----在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模式和流程 基于数学史的数学教学设计可采用的策略 需注意的问题 建 议 附:教师对数学史知识的看法:问卷调查 资 料 来 源 [1]汪晓勤.数学史与数学哲学讲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2005--2006 [2]汪晓勤、欧阳跃. HPM的历史渊源. 数学教育学报, 2003, 12 (3): 24-27 [3]汪晓勤、林永伟. 美国学者眼中数学史的教育价值.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04, 20 (6): 73-77. [4]吴文俊.在教育部的全国高校中外数学史讲习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A].中国数学史论文集(二)[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223. [5] 汪晓勤. 中学数学中的数学史.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6] 张小明.2005 .中学数学教学中融入数学史的行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 [7] 汪晓勤等. 从一次测试看关于学生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 [J] 数学教育学报, 2005(3) [8]王延文,崔宏. 数学教师专业化与课程改革. 数学教育学报. 2003年第2期 [9]《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10]列志佳﹝1996﹞.運用數學史於數學教育的初步調查研究. 《數學教育》,第三期,頁21-22。 [11]张弓 .一次数学史知识调查所见. 数学教学. 2002年第2期 [12]李伯春.一份关于数学史知识的调查. 数学通报. 2000年第3期 [13] 苏慧珍. 数学期望值学习工作单. [J] HPM通讯, 2003, 6(8-9) 作 业: 感谢聆听 祝君如意 Email: sunwy88@163.com 历史文化向度的数学教学设计 黑龙江教育学院数学系 孙文英 2006年8月19日 哈尔滨 引言一 ----关于教师的学习 ----不是童蒙之学、传道之学 (初级学习:接受为主) ----是“悟道”之学 (高级学习:要义在悟) 教师的学习 是一种高级学习 是一种自主的学习 是反思自我教学实践 把教与学结合起来的学习 是一种研究性的学习 教师的学习 引言二 ----建构的观点 理解依赖个人的经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 可能存在的困难 ----关于权利与责任 问题的提出 ----目的与意义 0 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hyq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