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家沟三维设计.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白家沟第一章 一、位置 白家沟区(以下简称本区),位于河东煤田北段,座落于晋西北的保德县及兴县境内,本区西部紧邻黄河东部以吕梁山与宁武煤田相隔西部邻黄河与陕西神府煤田相望北部与保德县王家岭煤矿勘探区相邻南部为西山煤电所属矿区本区由以下个拐点构成,其拐点坐标二、交通 勘查区北部有神(神木)-骅(河北黄骅港)铁路穿过,部为苛岚-瓦塘的铁路,两条铁路与北同蒲铁路相接。公路有东部的 209国道,兴县-碛口的县级公路贯穿勘查区北、西部大部分运输公路县与县均有公路相通。保德往东的公路可五寨县的三岔经保德黄河大桥可与陕西和内蒙古相通。本区沟谷甚多,地形复杂,黄土、红土覆盖严重,乡村间主要通道仍是大车路及人行小路,交通总体可称不便,尤其是雨季大都难行。(见交通位置)交通位置、自然地理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山西北部吕梁山西侧,黄河中、下游峡谷东岸。总体地势为东高西低。区内最高点标高为1201.30m,最低点位于本区化树塔河河,标高831.50m,相对高差369.80m。区内地表黄土、红土广泛分布。受当地侵蚀基准面控制,地形切割强烈,切割深度10-20m。冲沟、梁、峁发育,植被稀少。沟系多呈梳状或树枝状,多数冲沟呈“V”字形,为复杂的黄土梁、峁状地貌。 2、河流 本区属黄河水系,黄河最近点距本区西边界仅约2.6km。主要支流有岚漪河,发源于苛岚县马跑泉一带,全长81km,河床宽250-800m,常年有水,由东至西经本区的南部边缘而过此外内尚有5条大的沟谷,由南而北分别为寨焉河、南河沟、沙梁河、化树塔河、南河,均属间歇性河流,平时有小清泉,渗流途经短,但雨季时可有洪峰通过。纵观本区,山、谷相间平行排列,各支流源东流西,终注黄河。 3、气候 本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为暖温带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昼夜悬殊,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并干旱,夏季炎热多暴雨;秋季雨水较集中;冬季干燥且寒冷。多年平均气温12.5,一月均温-9,七月均温23。多年平均降水量439mm,最大年降水量867.1mm,最小年降水量204.2mm。多年平均蒸发量1711mm。平均无霜期180天。4、地震 据GB18306—2001图A1,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区域内据资料记载,历史上曾发生过 6次地震,震级在2.7 ~ 5.5级之间。《白家沟》 第二章 地质概况及地球物理特征 第一节 地质概况 一、区域构造 河东煤田位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东部边缘地带,呈南北条带状展布。其东为山西地块;南北两端分别受秦岭和阴山两个东西向构造带控制。这一特殊的大地构造位置,决定了本区在中、新生代强烈构造活动时期所形成的地质构造格局具有自身的特色。它既有别于活动强烈的山西地块先期挤压褶皱,后期伸展、断陷;而又不同于相对稳定的鄂尔多斯盆地。长期以来构造变形较为微弱,表现为过渡性质的盆缘构造类型。由于东界离石大断裂是一条近南北向构造带,断裂以东以吕梁复式背斜为主体的晋西隆起带也呈南北向展布。因此南北向构造是控制河东煤田构造变形的主体构造。详查区位于河东煤田北端,区内构造比较简单,总体构造形态为一走向南北,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较为平缓,倾角一般在5-10°之间。本区出露的地层由老到新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第三系、第四系。地层稳定,产状平缓。基岩多出露于沟谷之中,山坡和山脊多为第三、第四系覆盖。地层大体上由东向西由老到新依次出露。石炭系中统本溪组、上统太原组、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本区含煤地层,现将勘区地层由老到新叙述如下: 、奥陶系中统(O2) 为灰黄、土黄色泥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与灰白色角砾白云质灰岩、石灰岩,含有鹦鹉螺和菊石类化石。本区钻孔未探到底,奥陶系最大厚度为98.69m。 、石炭系(C) 1、中统本溪组(C2b) 为一套滨海、浅海相含煤沉积岩系。上部主要为灰色粘土岩,粉砂岩、石灰岩,有时发育1-2层薄煤层,下部为深灰色粉、细砂岩,底部多为铝土岩,局部为山西式铁矿灰岩中含腕足类化石。本组厚17.70-46.70m,平均24.74m,与下伏地层平行不整合接触。 2、上统太原组(C3t) 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沉积。主要为黑灰色砂质泥岩、泥岩、灰白色中粗砂岩,粉细砂岩,灰色灰岩、泥灰岩及煤组成。共含煤9层,由上至下依次编号为9、10、11-1、11-2、12、13-1、13-2(13)、14、15号煤层,其中巨厚煤层13号位于本组中下段,全区普遍发育。下部普遍发育一层灰、灰黑色生物碎屑灰岩(LO扒楼沟灰岩),中部10-11号煤层间发育1-2层海相泥岩或泥灰岩,俗称保德灰岩13号煤之上发育一层含砾砂岩,最厚达29m,称为桥头砂岩。底部为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砂岩、含砾粗砂岩(K2晋祠砂岩),一般厚0.70-10.66m,平均4.33m。灰岩及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账号下所有文档分享可拿50%收益 欢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