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中生物知识中的“水”
一、“水”网络
二.水的存在
1、细胞中的水
水是活细胞含量最多的化合物,约占细胞鲜重的80%~90%,在干种子和休眠时的种子中含水量较少。水在细胞中以结合水和自由水两种形式存在,结合水在细胞中与某些大分子(如蛋白质)结合,自由水存在于多种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液泡等)和细胞质基质中。
2、细胞外液中的水
多细胞植物的细胞间隙、各种分泌物(如某些浆汁等)和多细胞动物的内环境、分泌物(如消化液、泪液等)、排泄物(如尿液、汗液等)都含有水。
3、生态环境中的水 大气、水体、土壤等非生物环境中都含有水。
三、水的功能
水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生命起源于具有水的海洋,没有水,则最基本的生命特征——新陈代谢及在其基础上的其他特征就会消失,生命就会终结。
1、生物体内的水
(1)结合水:(约占细胞内全部水分的4.5%)
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相结合,细胞或生物体结构的组成成分。
(2)自由水:
①细胞内的良好溶剂,起运输代谢物质的作用
生物细胞中的有机物、无机盐等都溶解在自由水中,动植物的许多分泌物、代谢废物都是随自由水而排出体外的。
②新陈代谢的反应物
有氧呼吸等许多生化反应需要水参与。正常生活的生物,其细胞中“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越大,新陈代谢越旺盛,反之则越弱。
③维持细胞及生物体的固有形态
由于细胞含有大量的水分,从而能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对植物而言可使枝叶挺立,便于接受阳光和叶面蒸腾,同时还可使花朵张开,利于传粉,成熟的植物细胞失水会发生质壁分离而收缩,吸水时会变得硬挺膨胀;对动物而言,细胞失水会发生皱缩,过度吸水会胀破。
④调节生物的体温
水具有很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容,又有较高的导热性,因此水在生物体内的不断流动、蒸发、叶面蒸腾等能够使热量顺利地散发,利于生物体体温的稳定和避免被炎热夏季的阳光灼伤。
⑤水的其他功能
水分子的极性强,能使溶解于其中的许多物质解离成离子,利于生化反应的进行;水还具有润滑作用。
(3)结合水与自由水的关系
实际上结合水与自由水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自由水和结合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如血液凝固时,部分自由水转化为结合水。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含量比例与细胞代谢旺盛程度正相关,与植物的抗逆性(抗寒性、抗旱性、抗盐碱性等)呈反相关。其中,自由水含量的多少决定细胞的代谢强度,细胞中(或生物体)的自由水含量越多,代谢越强,但抗逆性越弱;反之,则代谢减弱,但抗逆性增强。
2、生态环境中的水——生态系统结构的组成成分
水是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它保障着生物的生活和生存,影响着某些植物的形态结构,决定着陆生生物的分布,如干旱沙漠地区只有少数耐旱生物生存。另外它还是某些生物进化的重要选择因素。
四、水与新陈代谢
1、水分的吸收
(1)吸水原理:吸胀作用、渗透作用
吸胀作用靠亲水性物质吸水,如干种子、分生区细胞;与细胞死活无关;亲水性强弱规律:蛋白质淀粉纤维素,脂肪不具亲水性;
渗透作用是小分子物质通过半透膜由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的方向进行的扩散作用。渗透作用产生的2个必备条件是:一是具有半透膜;二是半透膜两侧溶液具有浓度差。水分子能透过半透膜,从低浓度向高浓度扩散。将盛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的透析袋放在蒸馏水中后,蒸馏水将不断向透析袋中扩散,蔗糖溶液浓度不断下降,但受到透析袋容积的限制,到一定时间水分子进出达到动态平衡,此时蔗糖溶液浓度下降到一定程度便保持相对稳定。
(2)吸水的部位和动力
细胞的吸水动力本质上主要来自细胞内、外液的浓度差(即渗透压)。
对植物体而言,吸水外因是蒸腾作用和根压。就吸水部位而言,植物主要靠根尖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其次还有叶片等;
单细胞动物靠细胞直接吸收,如草履虫;低等多细胞动物靠消化腔吸收,如水螅;
人和高等动物靠消化道中的胃、小肠、大肠吸收,肾小管、集合管对原尿中水的重吸收等。
2、水分的利用与产生
(1)新陈代谢利用水(消耗水)的生理过程及结构
①大分子有机物的消化(水解)
多糖的消化,即“淀粉→麦芽糖→葡萄糖”;部位: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蛋白质的消化,即“蛋白质→氨基酸”;部位: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脂肪的消化,即“脂肪→甘油、脂肪酸”;部位:细胞质基质(细胞内消化)、消化道(细胞外消化)。
②肝脏和肌肉细胞中糖原的分解过程消耗水。
③光合作用的光反应 部位: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④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 部位:线粒体基质。
⑤ATP的水解过程 部位: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线粒体等。
⑥ATP水解成ADP和Pi时消耗水。
(2)细胞中产生水的结构及代谢
①在叶绿体的基质中通过暗反应合成有机物的过程产生水。(C3的还原)
②在线粒体内膜上通过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产生水。
③核糖体中通过氨基酸的脱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CB6.0操作手册.pdf VIP
- 省级优秀课件小学红色文化主题班会《红色交通证》.pptx VIP
- 《车间质量培训》课件.ppt VIP
- 第八届中国(淄博)国际陶瓷博览会ren体彩绘教学幻灯片.ppt VIP
- AP微积分AB 2014年真题 (选择题+问答题) AP Calculus AB 2014 Released Exam and Answers (MCQ+FRQ).pdf VIP
- delem DA61操作手册(中文).pdf VIP
- 新疆叶城县2025年上半年公开招聘辅警试题含答案分析.docx VIP
- 学堂在线 临床中成药应用 综合考试答案.docx VIP
- 离心泵与.ppt VIP
- 《离心泵.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