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doc
信丰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及其近自然经营对策
[ 作者:中美森林健康信丰课题组 来源:中国农村科技(2007/04) 点击数:1096
更新时间:2007-9-3 文章录入:admin ]
【字体: 】
摘要:研究信丰县典型森林群落的近自然等级分析表明,该地区典型林分的近自然度等级:常绿阔叶林为Ⅱ级,人工马尾松林为Ⅴ级、Ⅵ级,人工湿地松林为Ⅶ级。并提出了相应的近自然经营对策。
关键词:信丰;森林群落;近自然度;近自然经营
德国利用近自然经营体系中的近自然度评定森林近自然状态程度,在于表达没有人为干扰的条件下森林群落从最不稳定性的外来树种或人工林造林群落向原生顶极群落演替的过程。森林经营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就是借助自然力并辅以人工力量,恢复和重建健康森林。在这样的健康森林中,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如病虫害、空气污染、营林措施、木材采伐等)共存对森林的影响不会威胁到现在或将来森林经营的目标[1]。为评判森林近自然经营或森林健康经营过程中自然力和人工力量的作用程度,本文试图通过分析主要群落的近自然度[2]等级,来评估森林经营的现状和提出森林健康经营的途径和方法,以便于近自然森林经营目标和规划的检查和控制。
1 信丰县自然地理概况
信丰县位于江西省南部,居贡水支流—桃江中游,地理位置为东径114°34′—115°19′,北纬24°59′—25°33′,境内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3公里,有林地面积为18.41万公顷。该区处于中亚热带南缘,属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该区草本层主要植被有铁芒萁、芒(Miscanthussinensis)、蕨类等;乔灌木层主要有马尾松、杉木、青刚栎、木荷、栲树、枫香、米槠、苦槠、黄端木、山苍子、香樟、若竹、白茅、绒楠等。主要的演替天然林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林龄多在25a—60a之间,主林层20—30m。人工林多为中幼林,主要有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8.33万公顷,杉木(Cunningha mia lanceolata) 5.66万公顷,
湿地松林(Pinus elliottii Engelm. )1.01万公顷。平均林龄在20a—35a,树高8-20m。
2 材料与方法
2.1
研究地区与调查内容。根据信丰县主要森林植物群落的分布现状,选取该县谷山山脉马尾松、大桥镇湿地松、金盆山常绿阔叶林群落各500—1000公顷。调查采用样方法和样线法[3],分别按主要树种和病虫害不同危害程度设立20米×20米的样方,每块样地逐一进行乔木层每木检尺,胸径级以10cm为
1个径级类推。记录和统计乔木层的胸径、物种多样性、阔叶树比例、林分郁闭度等。同时,用样线法计测同灌木层幼树的相对优势度。
2.2 研究方法
2.2.1 近自然度的等级划分标准。参照德国近自然度的划分等级,分为7个等级:Ⅰ级 顶极群落类型;Ⅱ级
由顶极种和先锋树种组成的的过渡性群落类型;Ⅲ级先锋群落类型;Ⅳ处于Ⅰ级、Ⅱ级的森林群落但有非乡土树种的类型;Ⅴ级
含有非乡土树种组成的先锋群落类型;Ⅵ级 由乡土树种组成但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Ⅶ级
引进树种在不适合的立地上造林的类型。
2.2.2 近自然度等级评价参数
物种多样性评价参数共4个指标。用乔、灌木丰富度指数(R)计测物种的多度,
用Simpson指数(D)计测生态优势度,用Shannon-Wienner指数(HP)计测不同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用Hurlbert(1971)种间相遇机率(PIE)计测群落的均匀性。
顶极适应值评价参数(CI)。各林分中出现的树种依照其生物特性和参照专家评分法分为先锋种、次先锋种、过渡种、次顶极种、顶极种等种组,分别付以顶极适应值:1、3、5、7、9[4]。整个群落的顶极适应值(CI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科技泰山版2024五年级上册-泰山版2024教学设计合集.docx
- 37 《邹忌讽齐王纳谏》对比阅读-2024-2025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项训练(含答案).docx VIP
- 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科技创新指标.pdf VIP
- 2025年国家公务员考录《行测》真题及参考答案(地市级).pdf VIP
- MT 554-1996 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pdf
- 业务连续性管理体系程序文件.docx VIP
- 金工深度研究:多期限择时策略的构建与组合增强.pdf VIP
- 《健康教育健康促进》课件.pptx VIP
- 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卷(含简略答案).pdf VIP
- 晕厥的院前急救.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