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和劳动争议的调处与预防.ppt

  1.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会的职责 ⑸企业、事业单位如有克扣职工工资、不提供劳动安全条件、随意延长劳动时间、侵犯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权益等违犯劳动法律、法规的行为,工会有权要求改正,必要时可请求政府处理。工会有权参加职工因工伤亡事故等的调查处理。 ⑹工会参加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派代表参加同级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职工申请劳动争议仲裁或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工会应当给以支持和帮助。 工会的职责 ⑺企业发生停工怠工事件,工会应当代表职工同所在单位或有关方面协商,并提出解决意见;对于职工合理要求,企业、事业单位应予解决;工会协助尽快恢复生产、工作秩序。 ⑻对于建立工会组织的企业、事业单位、机关,无正当理由拖延或者拒不按照每月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工会拨缴经费者,工会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以至申请强制执行。 工会的职责 ⑼工会对违反工会法侵犯其合法权益的,有权提请政府或有关部门予以处理,或向法院提起诉讼。 ⑽工会应动员和组织职工积极参加经济建设,完成生产任务和工作任务;教育职工提高思想道德、民主法律、科学文化、技术技能、健康安全和社会文明等方面的基本素质,加强劳动纪律;协助所在单位办好职工集体福利事业,做好工资、劳动安全和社会保险工作;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三、劳动争议的调处与预防 劳动争议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后,因对权利和义务的理解不同而争论。 双方当事人争论的内容,有的是既定权利,即适用劳动法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既定内容;有的是新的权利,即要求制定或变更劳动条件。 调处即调停处置。预防即预先防范。 (一)劳动争议的特征 1、发生在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 劳动关系当事人,一方为劳动者,一方为用人单位。不具有劳动法律关系主体身份者之间发生的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如果争议不是发生在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即使争议内容涉及劳动问题,也不构成劳动争议。劳动者之间在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力流动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行政部门在劳动行政管理中发生的争议、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与劳动服务主体在劳动服务过程中发生的争议等,都不属劳动争议。 2、在实现劳动关系过程中产生 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如果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是为了实现劳动的权利与义务而发生争议,不属于劳动争议。 劳动者的权利包括个别劳权、集体劳权、民主权利,其义务包括劳动义务、忠实义务、增进义务。 用人单位的权利包括自主招工、组织劳动、分配报酬、实施奖惩、决定劳动法律关系存续等方面,其义务是法律明确的责任。 3、国家为劳动权益提供公权担保 在劳动法律关系中,雇主处于支配地位,劳动者处于从属地位。国家以公权力介入,以立法形式规定劳动条件的下限,目的是维持并提升劳动条件,以改善劳动者的境遇。而劳动条件的给付是雇主的义务,因此它成为雇主所负担的公法义务,这实际上形成国家对劳动者利益实现的公权担保。但是,任何公权力的行使都不能不当妨害私权。雇主的雇佣自由是其财产权的一部分,因此,对其可以限制但不能剥夺。 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 经市政府研究并报省政府同意,从2013年7月1日起调整苏州市最低工资标准。 苏州市区、张家港市、常熟市、太仓市、昆山市、吴江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与省一类地区同步上调160元,由原1370元/月调整为1530元/月;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均执行省一类地区标准,由原11.5元/小时调整为13元/小时。 ——请读者据此对苏州市总工会法律工作部编印的《劳动者权益手册》第37页相关内容自行补正。 (二)劳动争议的范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 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三)劳动争议的管辖 江苏省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办法第四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企业、事业单位调解、乡镇(街道)调解、行业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等多渠道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机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指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第九条规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司法行政部门、人民法院指导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组织开展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共同开展调解员的业务培训工作。第二十五条规定:省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下列劳动人事争议案件:①实施《公务员法》的省级机关与聘任制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省级单位与聘任工作人员的人事争议; ②省人民政府在宁直属事业单位以及省人民政府各部门、直属机构在宁事业单位发生的劳动人事争议; ③由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代管的中央、国家有关部门所属

文档评论(0)

tcp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