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养猪的风险分析.ppt
养猪的风险 养猪的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长周期风险 2、疫病风险 3、市场风险 4、消费习惯风险 5、政策风险 6、社会舆论风险 二、疫病风险 当一波凶猛的疫病杀到,短期内猪价或受病猪入市冲击,原本好好的价格会迅速下跌,但数月之后,缺猪可能导致价格必然暴涨。对于某个企业或养殖场来说,猪养得怎么样,有没有病,病猪有多少,是决定其盈利能力的关键。而且,有一点大家都意识到了,无论我们怎么熟悉周周期,一个大型疫病突然来袭,什么规律都变了!疫病风险是最大的变量。 三 、市场风险 中国农业人口众多,农村经济也尚欠发达,生存环境竞争十分激烈,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中,一见有利可图的项目即可能一哄而上;一旦产品超过市场容量,价格下降而入不敷出的情况下,薄弱的经济基础又不可能容许他们坚持较长时间的等待观望,这是猪价(不是肉价)往往呈现阶梯式垂直下跌的根本原因。这时猪农最棘手的问题是母猪去留的取舍,猪价下跌首当其冲、受打击最大的莫过于仔猪价格的下滑。如果是短期的下跌,母猪大多能幸免于被宰杀;但较长时间的亏损猪农就无法维持了,哪怕正在盛产期的母猪也难以脱逃。母猪宰杀后的产品又挤压猪肉产品的市场份额,让过剩的市场更不堪重负。 中国人对猪肉的消费习惯是以鲜肉为主,哪怕是冷冻肉亦不受消费者欢迎。但猪只的生长有其自然规律的,个体增重到一定限度,继续饲养不存在“得”而只能是“失”。改变消费的单一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做到的;所以即使人们发现了产品过剩的苗头,通过增加小猪屠宰加工烤乳猪之类的办法也无法调整。 四、消费习惯风险 五、 政策风险 地方政府的发展规划、相关政策可能与养殖业的利益相冲突。经济越发达的地区,对环保的要求越高,对土地的渴望越强烈,就越不欢迎养殖业,禁养、限养和强制拆迁层出不穷。按照现有的投入和标准,许多猪场根本无法通过环评;另一方面,有关部门也在有意识控制合法猪场的数量。一旦某地规划有变,这些非法猪场便成为拆迁和驱赶的对象,且毫无补偿可言。这方面的例子,以珠三角居多(其它省也出现了),东莞、惠州、以及广州仍在轰轰烈烈举行的拆猪场行动,足以让数万养猪人胆战心惊。 六、舆论风险 总结 很多人把养猪看得很简单,实际上养殖行业很有风险:养殖行业资金需求量较大,回收周期较长,加上外地猪肉对本地行情的冲击,导致猪肉价格时常出现波动,因此行业门槛相当高。猪肉一天一个价,但是猪肉制品却能维持相对稳定的价格。如果投资者能把肉变成肉制品,则赚钱的把握会大很多。 谢谢大家! * * * * * * * * * * * * 一、生长周期风险 养猪的生产周期长,从选留母猪到育成出售最低要一年半以上,要准确把握行情走势恐怕都并非易事;对于养殖户来说很难及时做出反应和调整。 近些年,随着食品安全频频爆发,舆论对养殖业的影响日益加剧,且显示出无与伦比的杀伤力。食品安全风波,并不一定完全都是行业自身的问题。有一些问题,是部分外行媒体因不专业炒作造成,有些则必须归咎于行业自身的混乱。但不管怎样,一旦某个产品或行业遭遇舆论聚焦性抨击,消费者的信心丧失,价格必然暴跌,全行业必然集体为之付出惨重的代价。瘦肉精风波、曾经的猪流感事件、2013年上半年的禽流感风波等等都是例子。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