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来历30463.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明节来历 来源:人民网2013年03月31日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 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但“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冬至后105天谓之寒食,从前这天禁火、冷食。民间传说寒食是为纪念春秋时的介子推被火焚于绵山,晋文公下令禁火。纪念介子推说出现后,清明就走向了“断肠”、“慰祖”的方向。 扫墓始于东汉建武十年(公元34年),由光武帝刘秀倡始。最早,古人一直是“墓藏庙祭”,死后自然地归于黄土,藏而不封不树,只在宗庙留一个牌位以供祭祀。到秦始皇起才在墓侧加盖陵寝,汉代承袭之。而皇帝真正下诏扫墓,则已是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唐玄宗诏令,寒食上墓,随以为俗。寒食节约在清明前后,渐渐地,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 东南西北过清明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受汉族文化的影响,满族、赫哲族、壮族、鄂伦春族、侗族、土家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也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日食品。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吃鸡蛋和凉馒头,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 在河北,扫墓烧纸在清明前一周就开始了,而清明当天已很少有人去扫墓了。冀南地区则选择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扫墓。 山西南部多数地方不燃香、不化纸,要将冥钱等物悬挂坟头;而山西北部却要将冥钱等物全部烧尽,理由是不烧尽就转不到先人手里。河曲等地,旧俗上坟要带酒肴,祭毕祖先便在坟地里饮食,意寓与先人共饮共食。 在上海,人们把青团作为清明时令点心。其主体由糯米粉制成,经青艾调和成绿色糕团,一般为豆沙馅或芝麻馅。食用时保留了寒食的习惯。 在闽南,人们并不一定只在清明节扫墓。扫墓日期一般有两种,泉州习俗是在清明节前后几天,漳州则有部分人士会选在三月初三的上巳节附近扫墓,客家人则通常在春节之后。清明节当天一般是不煮食物,只吃冷的润饼。 清明也是香港的重要节日,港人会到祖先坟前,焚烧香烛,奉祭物多为水果、鲜花、烧猪或白切鸡。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侨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公墓),盖大伯公(土地神)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新加坡华人至今仍按照传统仪式扫墓,多半为闽南仪式。每逢清明时节,新加坡华人多会举家出行,亲戚朋友相邀同往去扫墓。 墓志铭摘录 墓志铭是墓的灵魂、墓的主题。下面来看看中外名人风格迥异的墓志铭: 海明威:恕我不起来了! 冯玉祥: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 萧伯纳: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这种事情还是一定会发生。 司汤达: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 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 聂耳: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马克·吐温:他观察着世态的变化,但讲述的却是人间的真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墓志铭的内容似乎也有了一些时代气息,比如有人写下了这样的墓志铭: 系统已崩溃,等待修复重启,时间是二十年或者更久。 (以上资料由本报记者方莹馨整理)(责任编辑:毛思远、帅筠) 编辑:婷婷 / 来源:搜狐微博 清明节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节起初并没有祭祀先人的习俗,后来逐渐与前一、二天的寒食节交汇融合。寒食节本是古代的禁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