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的防雷简介.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雷电形成的原因 雷电的放电过程 雷电的放电过程 包括三个阶段 先导放电 主放电 余辉放电 流注停顿形成先导,先导分级向前发展,流注最后一次停顿后形成主放电,主放电阶段产生了闪电和雷声,但仅有30%的电荷复合掉,70%的电荷在余辉阶段复合。 雷电放电的种类 1. 直击雷 2. 感应雷 3. 传导雷 雷电对人的危害方式 在我国每年因雷击造成的人员伤亡估计为3000—4000人财产损失估计在50—100亿左右。 1.直接雷击 2.旁侧闪络 3.接触电压 4.跨步电压 人遭直接雷击的案例 参加足球赛的两名队员正并排站着相互盯着对方时遭到雷击,电流从头部流到脚,虽然在两人身上都未发现烧灼痕迹,但在他们身体相邻侧留有树枝状电花图。救治无效,两人死亡。 跨步电压 2000年6月17中午12时50—55分,上海 市郊一村民顾某和妻子在水稻田正在插秧 时遭雷击,顾某当场身亡,距其3—4米处的妻子双脚有发麻的感觉,据对雷击发生现场观察,雷击点四周空旷,在周围150—200米范围内无任何建筑物和高大的物体(如树木等)。另据死者妻子讲述,雷击发生时在死者身上有一团火光出现,除衣服湿透外,其他雷击痕迹不明显。  旁侧闪络 1、一个士兵骑车经过一棵树时被雷击中,他回忆当时的情景说:好像挨了一拳恨击,他看见一道火光从树向他射过来,自行车把带了电。他的皮肤完好无损,没有烧伤的痕迹。 2、七个儿童在帐篷里避雨时,帐篷柱子被雷击中。五个幸存者都没反映受伤,但死亡的两个儿童左脸以及身体上都有烧伤的地方,在他们的小脚趾上都有电流流过的痕迹。 3、旁侧闪络是由于人与雷电流泄放通道之间的电位差较高,引起气隙击穿造成的。 4、旁侧闪络一般发生在树下或金属附近,因而打雷时不要在树下避雨也要远离金属等可导电物体。 雷击使人伤亡的生理原因 呼吸停止 电击的第二个生理效应是使呼吸停止。造 成呼吸停止可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电流 通过胸部,使肌肉收缩,阻碍了呼吸运动,由 于电流持续时间不过是十分之几毫秒,所以人 能很快恢复呼吸,没有生命危险。第二种则是 雷电流通过脑下部的呼吸中枢,就要长期停止 呼吸了。不过这种情况,常可以在雷击后进行 人工呼吸抢救过来,只要没有停止血液循环或 发生其他并发症就好。 雷击的急救方法 1.人工呼吸 对于停止呼吸的人,要及早进行人工呼吸抢救工作,要有耐心,坚持一二天都有可能救活。人工呼吸越早越好,因为人脑缺氧时间超过十分钟就有致命危险。 2.体外心脏按摩法 个人防雷知识 打雷时尽量不要在户外活动,若在户外不要高举带金属的物体,不要在孤立的物体旁边或下面避雨,不要站在又高又尖的地方和水陆交界处。当在户外看见闪电几秒钟内就听见雷声时,说明正处于近雷暴的危险环境,此时应停止行走,两脚并拢并立即下蹲,不要与人拉在一起。在建筑物内不要靠近外露金属导体和电气设备,不要使用有外接天线的电视和收音机、不要打电话。 防雷的发展 1.我国古代防雷技术 2.近代防雷技术 3.现代防雷技术 中国古代防雷 人类对雷电采取防护措施,最早 可追溯到12世纪。我国湖南尚存的 岳阳慈氏塔(约在1100年重建), 自塔顶有六条铁链六个角下垂至地 面上一点高度,可用来防止雷击损 坏。有的古塔还将此类铁链沉入井, 实现良好接地。中国古代屋宇顶上 的龙嘴伸出舌须,或许是人们寄希 望于防止龙抓(雷击)。 “雷火炼殿”与防雷 所谓“雷火炼殿”是指这样一种情景。过去,每当雷雨交加时,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绝顶上的金殿周围雷声震天,电闪撕地,无数盆大的火球在金殿周围来回滚动,雨过天睛后,大殿金光灿烂,象被洗过一样,道士们认为这是天帝为了保持金殿的圣洁不被污染而进行的天工洗炼,从而使金殿更加完美。     “雷火炼殿”是自然界雷电现象的正常反映,也是我国古代人们独具匠心的结果,一方面有防雷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使道教圣地武当山上出现了如此壮观的情景。 武当山地处华中腹地,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雨量适中,南北植物均能在这里生长,数千种植物组成的茫茫林海,郁郁葱葱,终年长青。武当山主峰天柱蜂,海拔1612米,登上天柱峰绝顶,人们仿佛进入了云端。雷雨天,云层与天柱峰绝顶更近,落雷时有发生。在这样一座道教圣地的深山绝顶上建筑大殿,既要表现“雷公雨师”显灵的玄妙色彩,又要使建筑物有防雷效果。1416年秋,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rd.ppt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