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性激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性激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_医学论文
【关键词】 性激素;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
【关键词】 性激素;精神分裂症;相关研究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随着对其病因、发病机理、治疗和预后探索的不断深入,神经内分泌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现将其有关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1 流行病学研究
流行病学的研究资料表明,精神分裂症无论在发病年龄、病程、疾病的临床表现或是在对抗精神病药物的反应及预后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1.1 性激素与发病年龄 现有研究资料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青春期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年龄大于男性。Hafner等[1]的调查发现,与女性患者相比,男性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提前了3 a~4 a。此现象的可能原因是:(1)大脑解剖的性别差异;(2)男性在出生时产伤的发生率稍高于女性;(3)雌激素和雄性激素等性激素差别的影响;(4)女性结婚年龄早于男性,可能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5)男性接触酒精及其他有害物质的机会较女性多。不同性别间不仅发病年龄存在性别差异,而且患病年龄段也表现有性别的差异。青春期以前两性的发病率无明显差异;青春期后女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首次发病年龄迟于男性,到了女性绝经期精神分裂症的发病率呈现出新的特点。与男性相比,女性患者在绝经期正是机体内雌激素快速下降的年龄段,内分泌系统处于比较紊乱的状态[2],此时处于另一发病高峰期。
1.2 性激素与临床表现 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女性患者发病初期症状较轻,且多以阳性症状为主,如幻觉、妄想、思维紊乱等;男性患者则精神病性症状多以阴性症状为主,如情感淡漠、意志减退等。女性患者在怀孕期间的精神症状明显减轻,但产后病情显著加重,提示精神症状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存在某种关联[3]。
1.3 性激素与疗效 临床流行病学资料表明,男性患者对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反应较差,需要较高剂量,并且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较多(如锥体外系症状),疾病预后较差。女性患者则相对略优于男性患者。绝经期后的女性患者则不存在这种性别差异[4]。
基于上述现象,有人提出了“雌激素保护学说”。他们认为男女两性在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年龄、疾病表现及治疗和预后的差异皆归因于性激素水平的不同[1,2]。但是不同的观点认为精神分裂症的性别差异有着其他的因素[5],如女性患者发病年龄略迟于男性,则其病前社会功能形成良好,诸如学习、职业和家庭相对得到了较充分的发展,而且女性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略优于男性,药物滥用的比例显著低于男性,因此精神分裂症表现出性别的差异。
2 发病机制研究
精神分裂症的动物模型至今尚未能令人信服的建立起来。目前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制研究主要涉及到不同神经递质的异常。因此利用动物开展性激素对神经递质影响的观察,就成为一个间接的揭示激素与精神分裂症关系的探索手段。
2.1 性激素与5羟色胺1A(5HT1A)受体 精神分裂症患者存在多种神经递质的异常变化。尸检显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皮质的5HT1A受体密度减低,另外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氯氮平对5HT1A受体有较高的亲和力,显示出较低的锥体外系症状,表明5HT1A受体与精神分裂症有密切的相关性[6]。Birzniece V 等[7]研究表明,雌激素减少5HT1A受体基因在大脑背侧缝隙核、海马、杏仁体的表达,孕激素对5HT1A受体基因在缝隙核的表达与雌激素有协同作用,但可以增加5HT1A受体在海马的表达。
2.2 性激素与5HT2A受体 Sumner BE 等[8]进行的动物实验揭示,雄性激素及雌激素能够增加雄性小鼠脑区5HT2A受体mRNA和结合位点的密度。雄性小鼠去势后雄性激素或雌激素可显著增加背侧缝隙核5HT2A受体mRNA量,提高额叶、扣带回、嗅皮质和伏隔核5HT2A受体结合位点,而5a二氢异雄酮则无此作用,因为其不能被转变成雌激素。表明雄激素是通过芳香化酶转化为雌激素后而发挥作用,这也解释了只有雌激素才能增加尾状核壳部5HT2A受体的结合位点,原因是此区缺少转化为雌激素必需的芳香化酶。
2.3 性激素与多巴胺(DA)受体 精神分裂症的多巴胺神经递质异常学说曾经引起很大的反响,得到广泛的、比较一致的认可。目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已经将多巴胺受体分为D1受体家族和D2受体家族,D1受体家族包括D1受体和D5受体。Lee D 等[9]在进行小鼠实验研究中发现,雌激素增加D5受体在中枢神经元中的表达,孕激素也显示出相同的作用。然而孕激素是通过雌激素的间接介导作用而发挥作用,二者起到协同的作用。一些动物研究显示[10],雌激素可增加D2受体的密度,降低多巴胺受体的敏感性,进而起到拮抗多巴胺的作用,显示出一定的抗精神病效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快速液相色谱法与常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克林霉素磷酸酯及有关物质的比较_药学论文.doc
- 快速筛选调节肝脂酶活性中药成分方法的研究_药学论文.doc
- 快速调查中的二级整群随机抽样_医学论文.doc
- 念珠菌对唑类抗真菌药耐药机理及基相关因素的研究进展 _药学论文.doc
- 怀地黄和怀山药多糖同步提取工艺研究_药学论文.doc
- 怀牛膝对去卵巢肥胖大鼠体重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急性GVHD发生与未发生者移植物FOXP3 mRNA表达的差异性研究_医学论文.doc
-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直接PCI的依诺肝素应用_医学论文.doc
- 急性低压缺氧对大鼠上消化道粘膜生长抑素含量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早期辛伐他汀干预对血脂和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_医学论文.doc
- 2025全国小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docx
- 2025全科医学科进修、实习生出科理论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2025三类人员安全员C证继续教育题库及参考答案(通用版).docx
- 2025全民乡村振兴战略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docx
- 2025厦门市同安区卫健系统招聘《卫生专业知识》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微信保密观知识竞赛答案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微信保密观知识竞赛答案-保密观知识竞赛题库(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全面质量管理知识试题题库(含答案).docx
- 2025全国应急管理普法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docx
- 202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知识竞赛全套试题有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