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曾世荣儿科学术思想阐释_医学论文
曾世荣儿科学术思想阐释_医学论文
【摘要】 元代儿科医家曾世荣,著有《活幼心书》《活幼口议》。其对小儿基础理论知之甚详,如小儿生理病理、护养保育、面部望诊、指纹诊、脉诊等,均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证候分类治法作了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概括。
【关键词】 曾世荣; 中医学家; 中医儿科学; 中医各家学说; 医经
曾世荣(约1252~1332年),字德显,号育溪,湖南衡阳烝西人,元代儿科医家。著有《活幼心书》[1]、《活幼口议》。曾世荣习医60余年,尤精于儿科。其对小儿基础理论知之甚详,如小儿生理病理、护养保育、面部望诊、指纹诊、脉诊等,均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对多种儿科常见病的证候分类治法作了精炼而具有指导意义的概括。
1 重视优生优育
曾世荣详细论述了环境、情志、饮食、起居、生育年龄和药物等与优生的关系[2,3]。《活幼口议》曰:“夫人立室安家,求嗣必纯,纳妇种子,在贤且德,然而妇乃贤淑,夫又质良,生男不肖者有之,非夫妇之失情,人伦失序,事有不备者,良由公始不能善胚胎之气,妯娌不与矜顾护爱之理,气胎涵养,宜在冲和。冲和者,同其天地之宽量,应乎四时之运行,妊娠之间,怀育之次,但常令孕妇乐以忘忧,不作怖畏,亦无恐惧,饮食有常,起居自若,此乃以顺其中而全其神,以和其气而益其脉,是与调而助之,扶而补之,何患胎气不安,生子不伟。”由此可见,夫妻二人身心俱健,品德高尚,这是优生优育的先决条件。同时夫妻生活要与天地四时相适应,不要违背自然规律,家人对孕妇要多方加以爱护和关照,无论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均要做出妥善安排,孕妇本身要做到起居饮食有规律,视听言行有所讲究,情志乐观稳定,不可忧愁烦恼和恐惧,夫妻必须恩爱和睦,彼此互相尊重,讲究文明礼貌,不可多饮多欲,这样才能保证所生子女聪明健康。否则,“致胎中受病”。如:胎病作热、胎气蕴热、胎病风热、胎病惊热、胎病结热、胎病卫热、胎病潮热。
曾世荣这些对于妊娠妇女,由于内伤七情、饮食不宜、外感六淫等,与产生婴儿发热的关系的论述,时至今日仍有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2 望诊要精观形气
曾世荣十分重视四诊,认为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决定了儿科望诊的重要性,故在强调四诊合参的同时,尤重望诊。认为望、闻、问、切四诊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方面,小儿病情的虚实,不应仅看外表的肥瘦,而应把形态和气色结合起来,辨别疾病的虚实。曾世荣在《活幼口议》中充分强调了这一点,“凡理婴孩先看面部,定气察色最为要也,良由内有疾而形于外,是以本位与地位一体。”同时在望诊中,认为“要精观形气”,“细察盈亏”,并指出“观形气”主要观察小儿面部气色和精神状态两个方面。《活幼口议》对小儿望诊的内容作了详细的论述,分别从“五脏五色本立”、“分定五位所属”、“五脏伏敌喜伤”、“面中气色忽现”、“五脏分部定位”等方面论述。其中“五脏五色本立”,叙述了五脏所主五色及五行生克、五位生本相临、五脏胜伏相交等内容。“五脏伏敌喜伤”,则运用五行生克关系叙述了五脏伏敌喜伤及所主疾病。
此外,形体之外重视气色,曾世荣认为,“小儿虚实有非系肥瘦,而系乎气色。”他认为,望诊不应只限于外部形态,而应重视气色。这主要是因为小儿“有肥而气怯,瘦而气壮,气怯则色必嫩,其为虚可知矣;气壮则色必盛,其为实可知矣。”可以看出,曾世荣认为小儿病情的虚实,不应仅在外表的肥瘦,而应把形态和气色结合起来,辨别疾病的虚实。
3 精研脉证,提出三部五脉说,归纳小儿指纹十三种脉形
曾世荣精研脉证并以脉统证[4]。对小儿脉诊很有研究,提出了“三部五脉”说,即“小儿三部,面看气色为一部,虎口纹脉为二部,寸口一指为三部;五脉者,上按额前,下诊太冲,并前三部,谓之五脉。”曾世荣认为,小儿一息六至是平脉,如《活幼心书》[1]:“叔和《脉经》曰:孩儿三岁至五岁,呼吸须将八至看,乃以八至为平,及观张氏《脉诀》云:小儿常脉只多大人二至为平。余尝指下审之,果一息六至为平,若七至八至乃是数脉,主发热作惊。由此而论,则脉之微妙,不可不察,学者当审而切之,庶无错误。”可见曾世荣通过临床实践认为,小儿一息六至是平脉,八至为数脉,实为发热作惊之病脉,从而纠正了自晋·王叔和的《脉经》以来认为,孩童脉搏一息八至为平脉的讹误,发展了儿科脉诊,对后世脉学的研究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无疑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曾世荣在重视小儿望诊和强调以脉统证的同时,对小儿指纹进行认真的研究。其在前人指纹诊法的基础上,对小儿食指络脉形态进行拓展,将其归纳为13种脉形,如“流珠形”、“环珠形”、“长珠形”、“来蛇形”、“去蛇形”、“弓反里形”、“弓反外形”、“枪形”、“鱼骨形”、“水字形”、“针形”、“透关射指面”、“透关射甲”等,进一步扩大了小儿食指络脉的主病范围。
4 重视小儿疾病的保健和预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