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教案例.doc

  1. 1、本文档共1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思想道德修养》教学案例 1、请分析下面一段话的意思。(绪论) 孔子提出:人应该虚心学习,充实头脑,注重自省自修,使自己不断完善,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仁”人。他在描述自己一生历程和人生实践经验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心所欲,不逾矩。” 要点提示:人只有虚心学习,加强实践,注重品性人格修养,才能使自己不断完善,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 2、下面这段对话说明了什么?(第一章) 鲜花和果实 有个风化正茂的青年,时常轻视饱经风霜的老人。父子俩同游公园,青年顺手摘下一朵鲜花,说道:“爸爸,我们青年人就像这朵鲜花一样,洋溢着生命的活力,你们老年人,怎么和青年相比呢?父亲听罢在经过小卖部的时候,顺便买了一包核桃,取出一棵托在掌心里,说道:“孩子,你比喻得对。如果你是鲜花,我就是这干皱的果实,不过,事实告诉人们:鲜花喜欢让生命显露在炫目的花瓣上,而果实却爱把生命凝结在深藏的种子里!” 年轻人还不服气:“要是没有鲜花,哪儿来的果实呢?”父亲哈哈大笑:“是啊,所有的果实,都曾经是鲜花,然而却不是所有的鲜花能够成为果实!” 3、大学:转折与成长— 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信 (第一章) 编者按:吉林大学一位新生,因无法适应大学生活,其父母竟在一周内两次往返3700公里,到学校照顾儿子。其实,上大学后感到手足无措,甚至是失落、茫然和空虚的新生并非只有这位吉大同学,但是有些家长却能认识到,生活的转折正是孩子成长的契机。今天,我们发表一位父亲给女儿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学新生和他们的父母能有所启发。 ?????? 小禾: ???? 你好!这星期接连收到你的3封来信,每一封信都透露着你对新生活越来越适应,对学习越来越有信心,我和你妈真高兴啊。 ?????? 记得你在刚刚接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曾说自己“像在做梦一样”。其实,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在家时又懒又任性,家务活儿一点不沾手,还爱发脾气,那时我曾悲观过,觉得我们对你的教育是有问题的,不能说全失败了,但也不能算成功。现在看来,你是能改变的,现在不仅会自己照顾自己了,还学会了关心父母,关心同学,我们看到了你的成长。这样一个转折,正是从你上大学开始的。 ????? 你信中还说,有些老师上课讲得太快,很多内容基本上跟课本不沾边,也不给划定重点。听一节课下来,心里一点“底”也没有,猜不透将来考什么。你还不了解,大学的教学与中学有本质的不同。中学教师往往对学生耳提面训,时时督促,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着家长的角色。而大学更强调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这种教学模式,看起来是不负责任,其实对学生的成长很有好处。人从高中升入大学,不仅仅是在求学的阶梯上迈上了一级,更重要的是,从少年到了成年。成年人对自己的人生道路有了更明确的追求,只要不放弃目标,努力就应该是持久的,不断强化的。所以,尽快适应大学的教学特点,把在中学形成的依赖老师、依赖课本、照着老师划定的重点死记硬背的旧习惯克服掉,养成主动、自觉、灵活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些课可能还要组织课堂讨论,让大家各抒己见,目的是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希望你轻易不要放弃。在学校的锻炼,会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起作用。在校锻炼越多,走上社会的起点越高,成才的速度越快。为什么有些人一走上工作岗位就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而有些人却迟迟不能进入角色呢?在校期间的准备充足与否,意义太大了。 ????? 你信上说,你开始用英语写日记,而且觉得不难,这太好了。下次给我们写信,是否也尝试用英语? ???????? 爸爸 4、有机会,还要有准备(第一章) 有机会,还要有准备 ????? ——广东新闻媒体部分编辑,记者谈成长经历和感受 ???? “我青春,我创造,我奔驰,我飞翔。”时下一些行业的“新锐”喜欢用这种充满诗意的句子表自己的状态。在广东新闻界,一种全新的观念和机制已将一批批优秀青年推上了领导和中坚位置。在他们中间走一走,聊一聊,你会觉得,除了感受那份洋溢的青春活力,还体会到一种思想的睿智和沉甸甸的责任感。从与他们的交谈中,可以看出那里媒体繁荣后面的人才战略,反映部分新闻工作者的工作状况和心路历程。 ?????? 原来看到的是天花板,现在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能跳多高就跳多高—— ????? 向熹(29岁,199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新闻系,同年进入南方日报社,我们见到他时,他任《南方日报》新闻采编中心主任,是报社目前最年轻的中层干部): ???? 1999年前,我作为一名普通记者,觉得有几件事对自己的成长至关重要:98抗洪,报社派出十几名记者赴一线采访,报社提出,一线记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自己的思考、判断,直接向报道决策层提出策划主题和方案,紧急时,可以直接指挥版面和编辑,使

文档评论(0)

sdfgrt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