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复习课件.pptVIP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复习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广东省佛山市中大附中三水实验中学高三历史第2讲《古代中国经济》复习课件.ppt

考查角度:从考查政府与古代城市关系的角度思考问题 (2011·海南卷,3)下列各项史料中,能够反映南宋都城临安面貌的是 (  )。 A.(崇仁坊北街)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B.有大市,自余(其余)小市十余所。大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时甚苦之。 C.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早市者,复起开 张,无论四时皆然。 D.郭(廓)城绕宫城南,悉筑为坊,坊开巷。坊大者容四五百家,小者六七 十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历史知识的再现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宋代商业活动不受经营时间、活动区域的限制,同时也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视。A项中的市仍有活动区域的限制,故排除;B项中的市“备置官司,税敛既重”,即市受到政府的管理,故排除;D项中的市只能在固定的区域即“坊”中经营,属于唐以前的商业活动特点,故排除;C项中的市没有时间限制,因此符合题意。 答案 C 【示范6】 ▲ (1)积极影响:在封建社会和封建王朝建立初期,抑商可以保证农业的发展,对于封建经济的确立和封建王朝建立之初的经济恢复起了积极作用。 (2)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必然的,这时再抑制商业发展就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成为导致中国近代落伍的主要根源。 ? 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抑商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考查角度:从考查封建社会早期“重农抑商”实践的角度思考问题 (2011·福建文综,15)《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表明 (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商轻农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解析 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材料信息获取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史实汉朝政府虽然推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实际上在官吏和世俗眼中商人因为富有而高贵,农民因贫穷而低贱,法律和现实中存在着强烈的反差。所以本题正确选项是D。 答案 D 【示范7】 ▲ 考查角度:从考查封建社会晚期“重农抑商”实践的角度思考问题 (2010·四川文综,16)“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  )。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重农抑商政策。所谓“重农抑商”,就是通过采取贬低、压制商人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政策及措施,限制从商人数。其目的是防止农民大量弃农从商,保护农业的优先发展地位。即使到了明清,重农抑商政策仍然不时推出。明清两代都还曾重申商人不得穿丝绸衣服及不得仕宦的旧规。 答案 D 【示范8】 ▲ 2012年是我国干支纪年体系中的龙年,下图为我国银行系统发行的银行卡和纪念币,这些具有浓重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现象根源于 (  )。 历史与现实 【预测1】 ▲ 视角:从古代农业发展特点角度研判 A.铁器牛耕生产方式 B.重农抑商政策 C.农耕文明影响 D.西方文化的传入 解析 D项说法明显错误,A、B项内容从属于“农耕文明”的内涵,故答案为C。 答案 C (2011·连云港模拟)印尼雅加达博物院收藏了不少写有阿拉伯文字的中国古陶瓷,比较出名的是釉外云彩大盘两件和白地青花阿拉伯文字碗一件。中国古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主要 (  )。 A.是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 B.是适应贵族生活多样化的需要 C.反映了各民族联系的加强 D.体现了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 解析 中国古代陶瓷上出现阿拉伯文字,由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古陶瓷是为外销而生产的。 答案 A 【预测2】 ▲ 新材料 新情境 视角:从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的关系研判 (2011·济宁调研)“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或(国),自兹又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B.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D.“中国”一词在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解析 夏朝时我国就出现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A项认识错误;郡县制盛行于秦朝,C项有误;D项中“意思一致”的说法有误,排除A、C、D三项。西周时期以青铜铸造为代表的手工业是由官府垄断的,本题选B。 答案 B 【预测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