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河南省新乡市原阳一中高考语文复习 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ppt
答题思路 检索该虚词的用法和意义 辨认课内语句的出处和意义、用法 代入原文,结合较宽的语境加以辨别、确认 提醒: 熟记常见虚词意义和用法是解题的前提, 了解课文出处并理解正确是成功的关键。 ①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 该句译为“我与其他四人举着火把进去”,“拥火”是“入”的方式,作状语,因此是修饰关系。 ②敛赀财以送其行。(《五人墓碑记》) 该句译为“募集钱财来送他起程”表示目的关系。 ③夫夷以近,则游者众。(《游褒禅山记》) 该句译为“平坦又近便,游人就多”,“以”译为“又”,连接两个形容词,是并列关系。 ④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五人墓碑记》) 该句译为“呼喊着中丞的名字骂他,谈笑着死去了。” “谈笑”表明“死”的状态,表示修饰关系。 ⑤各各竦立以听。(《促织》) 该句译为“每个人都严肃地站着听”,“竦立”是“听”的状语,表示修饰关系。 “以是”、“是以”,相当于“因此”,引出事理发展或推断的结果。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送东阳马生序》) 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庖丁解牛》) (3)副词: 通“已”。已经、太、甚。 (4)容易忽视的复合虚词 1、路幽昧以险远 2、各各竦立以听 3、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4、遂拔以击荆轲 5、杀之以应陈涉 6、属予作文以记之 7、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8、所谓华山洞者,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9、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 10、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1、连词,表并列 2、连词,表修饰 3、连词,表修饰 4、连词,表承接 5、连词,表目的 6、连词,表目的 7、连词,表结果,以致 8、连词,表原因 9、动词,任用 10、动词,认为 牛刀小试 1、成以其小,劣之 2、屠惧,投以骨 3、将以衅钟 4、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5、果予以未时还家, 而汝以辰时气绝 6、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7、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8、贵以近知远 9、日以尽矣 10、无以,则王乎? 1、介词,因为 2、介词,用、拿 3、介词,用、拿、把 4、介词,依据、按照 5、介词,在 6、介词,凭借 7 、介词,因为,由于 8、介词,根据 9、通“已”,已经 10、通“已”,停止 本义阐析:“因”字除了指“原因”、“因为”外,还当“凭借”、“按照”、“沿袭”讲,它为什么这么多意思,要怎么记忆呢? 答:甲骨文“因”字像一个人卧在席上,是“茵”的初文,本义是“席子”、“垫子”。由于席子、垫子之类的东西是供人们躺或者依靠的,所以“因”字可引申为“依靠”、“凭借”.如“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由此,可引申为“根据”、“按照”,如“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核舟记》;还可以表“沿袭”(凭借着原有的不加改变),如“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因”字的“原因”义,也来自“凭借”义——原因也是一种凭借。至于“因为”义,是“原因”虚化而来的。 返回 14.因 (1) 名词用法 (2) 动词用法 (3) 副词用法 (4)介词用法 无因而至前也。 《狱中上梁王》 (1)名词: 原因。 (2)动词: ①依靠。②沿袭。 ①因人之力而敝之。 《烛之武退秦师》 ②周因于殷礼。 《论语 为政》 (3)副词: 于是、就、便。 秦军解,因大破之。 《高祖本纪》 (4)介词: ①依照、根据。②趁着、趁机。③凭借。④通过、经由。 ⑤由于、因为。 1、于今会无因 2、蒙故业,因遗策 3、相如因持璧却立 4、因利乘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5、因击沛公于坐 6、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7、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1、名词:理由、原因、机会 2、动词:沿袭、施加 3、副词:于是、就 4、凭借 5、趁着 6、通过、经由 7、由于 牛刀小试 本义阐析:金文“则”字的左半部分,原先是个“鼎”字。 在古代,鼎可以象征国家政权和帝王之位,所以上古时多将刑书、法律刻在或铸在鼎上,作为人们行动的准则,由此可以懂得“则”字有“规范”、“准则”之意。 另外:“则”字的“准则”义可引申为“规章”、“规程”,而规章条文是分项分条的,因此“则”字能表示分项或自成段落的文字的条数,如《〈论语〉十则》。 返回 15.则 (1) 名词用法 (2) 动词用法 (3) 副词用法 (4)连词用法 ①愿依彭闲之遗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俄国农奴制改革》课件.ppt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北宋王安石变法》课件.ppt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商鞅变法》课件.ppt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戊戌变法》课件.ppt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明治维新》课件.ppt
- 江苏省海头高级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梭伦改革》课件.ppt
-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高一语文:《亡人逸事》导学案.ppt
-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高三历史《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课件.ppt
-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高三语文复习:表意不明 课件.ppt
- 江苏省赣榆县厉庄高级中学高一生物《基因的分离定律》课件.ppt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历史的巨响 奋进的力量:纪念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热点速递“内容简介+素材集锦+时评+作文链接+范文”.docx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文综试卷(解析版).doc
- 吉林省2016年度中考政 治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 吉林省2016年中考政治试卷及答案【word版】.doc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解析.doc
- 吉林2016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doc
- 竞聘技校数学老师演讲.docx
- 2016年吉林省中考政治试题解析.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