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pptVIP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黑龙江省大庆外国语学校高一历史第24课《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课件.ppt

自主探究:“冷战”的影响 材料一:北约集团 的军队近 600万兵力和华约集团的军队 600万兵力,双方千万大军处于战略对峙状态。 材料二:美国的 1626枚战略导弹和苏联的1910枚战略导弹,及双方数以万计的战役核导弹,相互瞄准着对方成员国的军事、政治、经济目标,处于待机“按电钮”之势,进而导致军备竞赛,争夺核优势、航天优势的斗争愈演愈烈,国际形势日趋紧张。 材料三:双方都害怕毁灭于世界上已据有的130亿--160亿吨当量的核武器中,谁也未敢启动“核按钮”,发动核大战。 问题: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冷战的影响 1、美苏两极格局主宰世界,西欧依靠美国、东欧依赖苏联; 2、美苏对抗,进行核军备竞赛,世界受核战争的威胁; 3、两大集团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美苏践踏国际法,干涉别国内政,严重破坏世界和平。 “冷战”中的热战 朝鲜分裂 2004年4月3日,朝鲜金刚山,韩国探亲者洒泪告别朝鲜亲人 在朝鲜的儿子与在韩国的母亲依依惜别 日本投降后,苏联和美国军队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以北纬38度为界。1948年,在北部和南部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干涉朝鲜内战,并入侵朝鲜;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抗美援朝; 1953年7月,交战各方签订停战协定。 朝鲜战争备忘录 影响:中美关系彻底破裂;冷战从欧洲扩展到亚洲。 美国总参谋长布莱德利:“朝鲜战争是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错误的敌人,进行的一场错误的战争”。 越南战争 (1961年—1975年) 影响: 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 苏联军事实力大体赶上美国。 “多米诺骨牌”理论 美国发动越南战争 今天的美国仍说: “提起越南战争,我们至今仍心有余悸。” 美国人永远挥之不去的噩梦 投下800万吨炸药,造成越南160多万人死亡和整个印度支那1000多万难民流离失所; 美国也损失惨重,战争长达15年,5.6万余人丧生,30多万人受伤,耗资4000多亿美元。 课堂小结 一、两极格局的形成背景 1、战后美苏失去战时同盟的基础。(前提) 2、美国确立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 3、苏联热衷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 4、双方在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方面的根本对立。(根本) 5、 6、 二、两极格局下的总体特征 全面冷战,局部热战,冷热交织 三、全面冷战 美国 苏联 政治 杜鲁门主义(开始)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 马歇尔计划 经互会 军事 “北约” “华约” (正式形成) 四、冷战的影响 五、局部热战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 【训练1】(2011·无锡模拟)右图是 “冷战”时期苏联的宣传画,图中“苏 联”对“美国”说:“最好别惹我!” 这张宣传画反映的主题是( ) A.苏联对美国的入侵做好了充分准备 B.美国企图消灭苏联,独霸全世界 C.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斗争激烈 D.美国在争霸过程中处于优势地位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识图分析能力。“冷战”集中表现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对抗,由图中美国与苏联的争斗可以判断选C项。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例1】(2010·广东文综·T22·4分)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一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解题时应注意题干中的“1959年” “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尼克松的反对”等信息,并结合当时美苏两国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表明两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有所加强。但从两国领导人的态度看,当时正值美苏争霸时期,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态度十分明显。A项说法与材料无关;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是在1973年,B项结论错误;苏联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C项也应排除。 答案:D 【典例】(2010·江苏单科·T18·3分)美国历史学家杰里·本特利指出:当1945年同盟国击败轴心国,摧毁德意志帝国和日本帝国时,随着另一场战争的开始,世界不得不重建。“重建世界”的主要原因是 A.战后欧洲力图重建其中心地位 B.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掀起高潮 C.战后新的经济体系形成刺激了贸易竞争 D.美苏在国家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高中辅助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