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专题:古典诗歌鉴赏.ppt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高考专题:古典诗歌鉴赏 学习任务 题型知识及答题规律探究(五)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现手法 一、表现手法分析 1、赋比兴(《诗经》、民歌等,略) 2、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例1、阅读朱熹的《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回答问题:作者是采用何种表达方式来赞美春天的? 答:第一句叙事,第二句写春天万物更新,第三、四句抒情,赞美春光无处不在和作者的热爱之情。 3、描写手法(重点★) 有正侧结合、点面结合、诗画结合、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抑扬结合、情景结合、细节描写、工笔细描和白描勾勒等 (1)动静结合★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例2: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前两句山水的明丽动人和月色的清爽皎洁,是静景;后两句写了鱼抢新水、涌上溪头浅滩的调皮,是动静。全诗动静结合,写出了兰溪山水的美好和蓬勃生机。 ◆课堂反馈练习 (2005陕甘川滇黔)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1)简析这首诗是怎样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的。 答案:借助想象,运用比喻手法,将水面比作轻轻磨过的明镜,倒映出池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面的平静。 (2)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案: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句“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了静态,又写了动态,以静显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例3、阅读杜甫的《赠花卿》“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回答问题 问:诗前后两句各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答:前两句是实写;后两句是虚写,以天上的仙乐相夸,是遐想。因虚而实,虚实相生,将乐曲美妙赞美到了极致。 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正面为实,侧面为虚。 (2)、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课堂反馈练习 请从“虚”和“实”的角度鉴赏《邯郸冬至夜思家》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是一个重要节日,朝廷里放假,民间互赠饮食,穿新衣,贺节,一切和元旦相似。 答案:诗的一二两句写冬至之日,诗人一个人在客店里,抱着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他相伴的实景,表现其孤寂、思家之情。而三四两句 “家中夜深坐”“说着远行人”等是虚写,是想象,想象家里的人或许像我这样深夜坐着,在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表现家中人也在想我。从而虚实结合,相辅相成,突出表现了诗人孤寂之感,思家之情。 (3)、衬托★ (见前所讲的情景交融和动静结合) 例4、读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回答问题 ?问:精美的酒杯和美酒衬托什么? ?答:将士将畅饮时,战事告急。用美好的事物衬托战事的悲壮。 (4)、侧面描写 例5、(石家庄市质检)阅读下面这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夜雪(张实居) 斗室香添小篆烟,一灯静坐似枯禅。 忽惊夜半寒侵骨,流水无声山浩然。 夜雪(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这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手法,试简析. (2)从人物形象的角度谈谈两诗的相同点 答案:两首诗写雪时都重点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张诗的后两句从人的感觉、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雪。白诗四句分别从人的感觉、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雪。 答案:两首诗都写出了诗人的孤寂无眠。 *

文档评论(0)

优质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