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计算机发展史略(1956-2006) 1956 年 周恩来总理亲自提议、主持、制定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作为“发展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并制定了计算机科研、生产、教育发展计划。我国计算机事业由此起步。 1956年3月,由闵乃大教授、胡世华教授、徐献瑜教授、张效祥教授、吴几康副研究员和北大的党政人员组成的代表团,参加了在莫斯科主办的“计算技术发展道路”国际会议。这次参会可以说是到前苏联“取经”,为我国制定12年规划的计算机部分作技术准备。随后在制定的12年规划中确定中国要研制计算机,批准中国科学院成立计算技术、半导体、电子学及自动化四个研究所。 1956 年8月25日我国第一个计算技术研究机构──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成立,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任主任。这就是我国计算技术研究机构的摇篮。 1956年,夏培肃完成了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运算器和控制器的设计工作,同时编写了中国第一本电子计算机原理讲义。 1957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研制成功中国第一台模拟式电子计算机。 1958 年8月1日 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数字计算机103机诞生。该机字长32位、每秒运算30次,采用磁鼓内部存储器,容量为1K字。 1958 年 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331型军用数字计算机由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研制成功。 1959 年9月 我国第一台大型电子管计算机104机研制成功。该机运算速度为每秒1万次,该机字长39位,采用磁芯存储器,容量为2K~4K,并配备了磁鼓外部存储器、光电纸带输入机和1/2寸磁带机。 1960年,中国第一台大型通用电子计算机──107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研制成功。 1964年 我国第一台自行研制的119型大型数字计算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其运算速度每秒5万次,字长44位,内存容量4K字。在该机上完成了我国第一颗氢弹研制的计算任务。 1965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DJS-?”型操作系统编制完成。 1965 年6月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台晶体管大型计算机109乙机在中科院计算所诞生,字长32位,运算速度每秒10万次,内存容量为双体24K字。 1967年9月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109丙机交付用户使用。该机为用户服役15年,有效算题时间10万小时以上,平均使用效率94%以上,被用户誉为“功勋机”。 1972 年 华北计算所等十几个单位联合研制出容量为7.4兆字节的磁盘机。这是我国研制的能实际使用的最早的重要外部设备。 1974年8月 DJS 130小型多功能计算机分别在北京、天津通过鉴定,我国DJS 100系列机由此诞生。该机字长16位,内存容量32K字,运算速度每秒50万次,软件与美国DG公司的NOVA系列兼容。该产品在十多家工厂投产,至1989年底共生产了1000台。 1974 年10月 国家计委批准了由国防科委、中国科学院、四机部联合提出的“关于研制汉字信息处理系统工程”(748工程)的建议。工程分为:键盘输入、中央处理及编辑、校正装置、精密型文字发生器和输出照排装置、通用型快速输出印字装置远距离传输设备、编辑及资料管理等软件系统、印刷制版成形等,共7个部分。748工程为汉字进入信息时代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1977年4月23日 清华大学、四机部六所、安庆无线电厂联合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微型机DJS 050。 1978年 电子部六所研制出以Intel 8080为CPU,配有工业过程控制I/O部件的DJS-054微型控制机,这是我国第一台板级系列工控机。 1980年6月 计算机总局颁发《软件产品实行登记和计价收费的暂行办法》,我国软件产业的行业规范由此诞生。 1980年10月 经中宣部、国家科委、四机部批准,中国第一份计算机专业报纸──《计算机世界》报创刊。由此带起了IT媒体这个新兴产业。 1981年3月 《信息处理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GBZ 312-80国家标准正式颁发。这是第一个汉字信息技术标准。 1981年7月 由北京大学负责总体设计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原理样机通过鉴定。该系统在激光输出精度和软件的某些功能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1982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出达到同类产品国际水平的每英寸800/1600位记录密度的磁带机,并由产业部门定型(ZDC207)生产。 1982年8月 燕山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和华北终端设备公司研制的ZD-2000汉字智能终端通过鉴定并投产。 1982年10月 国务院成立电子计算机和大规模集成电路领导小组,万里任组长,方毅、吕东、张震寰任副组长。 1983年8月 “五笔字型”汉字编码方案通过鉴定。该输入法后来成为专业录入人员使用最多的输入法。 1983年 中科院计算所研制的GF20/11A汉字微机系统通过鉴定,这是我国第一台在操作系统核心

文档评论(0)

yyh8922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