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对藏传佛教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思考的论文
浅论对藏传佛教伦理思想的认识与思考的论文
论文关键词:藏传佛教伦理 现代价值
论文摘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宗教理论的发展,它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与宗教的关系问题,也指明了我们国家解决和处理宗教问题的总方向。在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我们仍然不妨按照这一思路对早已融入藏族社会的藏传佛教伦理进行重新审视,努力寻找它的现代价值,为其与现代社会伦理的合理嫁接寻求一条有效的途径。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构建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协调配合,更需要各民族的共同努力。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有效方式就是寻找少数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与社会主义和谐建设理念之间的契合点,促动传统伦理与现代价值观的合理嫁接。藏族作为一个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民族,藏传佛教伦理已不仅仅是宗教徒的行为准则,而早已成为了藏族传统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某些核心价值认识如平等友爱、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等在今天的社会建设中仍然不失现代意义。
一、藏传佛教伦理的基本特征
自从藏传佛教在广裹的青藏高原形成和发展起来以后,佛教和藏族便形成了水乳交融,难解难分的关系,藏传佛教道德也逐渐在整个藏族伦理道德中居于核心地位,渗透到广大藏民的心灵之中,成为他们的道德情感和道德意志。藏族伦理主要体现出以下的佛教特征:
(一)慈悲行善,无私利他
藏族接受了佛教戒恶扬善的价值取向。w佛教的善,外延有不少,其中之一是爱利他人。慈悲为怀,忘我利他,普度众生,这也是藏传佛教中蕴含的最为深沉的价值取向,成为藏人思想中最后的、最高的境界。宗喀巴大师说:“即如我堕人三有苦海,诸众生因辨别取舍之慧眼紧闭,故尔不能趋向远离苦海之极乐境域。具足佛种姓之诸大成就者观见此种情形后理应发悲悯心而利益他们。”①这就是“由于大慈悲而成为利他”的上士道者。宗喀巴大师告诫藏人,要想成为一个大乘人,应该进一步想到,自己之所以要出离三界,完全是因为自己已经确认在整个生死轮回的世界里没有任何一个真正的安身立命之处,推己及人,三界一切有情也都和我一样,如果不出离生死,则任何地方、任何时候都只有痛苦,而绝无快乐。有了这样的认同,就会发大悲心,愿普度一切众生,同出苦海、誓求成佛、共享佛果。藏传佛教倡导的利他是一种不图回报的利他精神,它教育人们从动机上培养利他之心,即“四无量心”。藏人妇孺皆知、耳熟能详并经常念诵的阪依颂说:“愿诸有情具足安乐及安乐因(发慈心)!愿诸有情永离苦恼及苦恼因(发悲心)!愿诸有情永不离失无苦之乐(发喜心)!愿诸有情远离爱憎亲疏住平等舍(发舍心)!”“慈”是“与人为乐”“悲”是“拔人以苦”“喜”是见人离苦得乐而喜“舍”是破除铿吝,自舍己乐,施与他人。除培养利他之心外,藏传佛教还主张实践利他之行,如说话使人喜欢,行动解人忧苦,一切随顺众生。
(二)因缘和合,本性自空
佛教从缘起论出发,说明世间一切物质都是由缘(条件)而生、缘尽而灭、没有自体(“我”)、虚幻不实的不仅对象性的客观物体是没有真实本体的(“法无我”),而且作为认知主体的人也是没有真实本体的(“人无我”)。佛教的时间观非常独特,千年万年只是短暂的刹那,这就更加剧了它的色空观。诸法无住,一切在流,一切在变,没有什么固定不变的本体,如果说有什么恒一不变的本质,那就是空,就是幻。“一切法性皆虚妄见,如梦如焰。所起影像,如水中月,如镜中像。”①“诸法空,诸法如梦,……诸法如幻。”②“幻如人,人如幻。”③众生之相,“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④。“诸法无我”,“诸行无常”,“一切皆空”。
藏传佛教完全肯定了从因缘聚散变化的角度对人生虚幻本质的揭示。宗喀巴大师说:“世俗之人将变化无常之人身及世事执著为恒常实有,由此颠倒识之遮蔽,故生起即身即世将永驻之分别心,从此即起需求欲,进而诸凡夫唯寻求如何灭除今生今世之痛苦,获取今生今世快乐之方便,至于来世、解脱、成佛之类之大事,则无任何兴趣,故尔不考虑,不观察。既然如此,他们亦不会生起阪依佛法之心了……。如是,诸凡夫因渴望自身永驻之理念所蒙蔽,遂于美誉名声、利益权势生起强烈的贪著之心。”这是说:世俗世界里的绝大多数人,由于不懂得世事和人身无常的道理,他们每天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都没有超出为眼前和现实利益而奔忙的范围,有些唯利、贪色、嗜势的食客之类,则更是热衷于追逐功名利禄,金钱美女等瞬间的荣华富贵,至于死后的归属问题,则没有考虑过或者很少想。一个人如果这样只顾及此生此世的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后世来生的长远利益,则连最起码的脱离恶趣,往生善趣的希望都没有了。若不能止息对于现实色、声、香、味、触五欲尘的享受和贪求,即不能超越个体物欲的羁绊,不知怖畏三恶趣的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中国帕金森病步态障碍管理专家共识.docx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 第1课时(Section A 1a-1d)课件 人教版(2024)八年级英语上册.pptx VIP
- 2025年配煤掺烧技术及混配煤管理.pptx VIP
- 跨境电商创业计划书融资.pptx VIP
- F372A 中文版.pdf VIP
- 正确理解和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PPT课件.ppt VIP
- 24S410建筑特殊单立管排水系统安装.docx VIP
- 心血管危重患者安全转运.pptx VIP
- 关于中建某局新员工转正答辩.ppt VIP
- Unit 1 Happy Holiday Section B(3a-Reflecting)课件 2025人教版英语八年级上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