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哲学比较.ppt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哲学比较 主讲 黎德化 目录 第一章 中西哲学产生的背景与特征 第二章百家争鸣与雅典繁荣 第三章 哲学的繁荣与黑暗的中世纪 第四章 异端邪说与文艺复兴 第五章 变法维新与哲学繁荣 第六章 弱势哲学与强势哲学的碰撞 第七章 国学的迷茫与西学的发展 第八章 现代化社会中的中西哲学比较 第一章 中西哲学产生的背景及特征比较 一、中西哲学产生的不同历史背景 1,哲学是一种文化 2,文化产生的社会历史前提 3,不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不同利益所在 4,不同利益和生产方式所决定的不同的思维方式 5,不同思维方式所决定的不同的价值观 6,不同价值观所产生的不同的文化及哲学 二、中西哲学的不同特点 1,理性与情感 2,向外与向内 3,人与神 4,逻辑与经验 5,入世与出世 6,个体与群体 7,探索自然与亲人事 8,扩张与保守 9,创新与传统 10,辩证与机械 第二章 百家争鸣与古希腊的繁荣 一、不同的自然环境 在诸多文明中,只有中国、印度和希腊产生出了一般意义上的哲学,并且是在大致相同的历史时期产生的。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把人类的这一精神突破期称之为“轴心时代”,约在公元前800年至200年间。三个文明所产生的哲学与宗教联系的密切度依次为印度、中国、希腊。 1,春秋时期的中国社会转型 战国时期的社会生产发展与科学技术的提高 地主阶级社会地位的确立 2,希腊哲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二、不同的社会生产方式 三、不同的生存方式 四、不同的思维方式 第三章 哲学的繁荣与黑暗的中世纪 一、中国超稳定封建社会的形成 1,温暖的地理环境 2,多山的地形 3,繁荣稳定的自然经济 4,发达的科学技术 4,中国哲学在中世纪的繁荣 二、西方黑暗中世纪 1,黑暗中世纪的形成 2,僧侣贵族的特殊利益 3,宗教裁判所的黑暗 4,宗教哲学的特点 第四章 近代西方的文艺复兴与中国哲学作为政治的仆人 一、文艺复兴的历史原因 起源于13、14世纪,代表人物有但丁(1265-1321)、彼得拉克(1304-1374)、薄伽丘(1313-1375) 1,生产方式的发展 2,阶级压迫的加大 3,西方人的自由传统 二,文艺复兴的历史贡献 1,用人权对抗神权——人文主义的思想提出(人道主义、人本主义、人文主义、三词在英语中都是同一个词humanism) 2,用理性对抗蒙昧 3,用民主对抗专制(孟德斯鸠、洛克的社会契约论) 三、十三、四世纪中国理学的兴起 1,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体系 2,封闭的自然环境 3,封建体制对创造力的自然排斥 四、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1,代表人物 周敦颐(1017-1073)、张载(1020-1077)、二程(1032-1107)、朱熹(1130-1200)(简称程朱理学,客观唯心主义),与此不同的则有陆九渊(1139-1193)、王守仁(1434-1484)(简称陆王心学,主观唯心主义) 2,主要思想 第五章 西方哲学的繁荣与中国进步哲学思想的启蒙 一、西方近代哲学的繁荣 1,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 法国百科全书派哲学 费尔巴哈哲学 2,认识论的发展 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培根(一切知识源于感觉,感觉可靠) 洛克-白板说 3,辩证法的发展 4,唯心主义的发展 强调精神之作用 二、中国哲学中的曙光 1,李贽的异端邪说(1527-1602)在《焚书》、《藏书》中批评理学,肯定人的欲望的正当,提出男女平等的思想,反对孔子的是非论是非 2,魏源(1794-1857)第应该睁眼看世界的人,提出要变法,“师夷长技以制夷”,批判理学 3,严复(1853-1921)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改良派,翻译了对中国颇有影响的书《天演论》、《群学肆言》等一批西方名著 3,孙中山(1866-1925)坚持物质论(太极即原子,生元即细胞) * *

文档评论(0)

智慧书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